药材大全中的虫内究竟是哪种虫类药材的别称或简称?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昆虫类药材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历史悠久,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祛风止痒等功效,这类药材多来源于昆虫纲动物,部分经过炮制后可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以下对常见昆虫类药材的来源、性味、功效、用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并辅以表格归纳核心信息,最后附相关问答以助理解。

药材大全虫内

昆虫类药材的应用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载的“露蜂房”“僵蚕”等至今仍为临床常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材多含蛋白质、多肽、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惊厥、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但其部分品种具有一定毒性,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原则,规范使用。

常见昆虫类药材详解

全虫(蝎子)

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性味辛、平,归肝经,有毒,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效,常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疮疡肿毒、风湿痹痛等症,内服煎汤用量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因其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禁用,阴虚动血者慎用。

蝉蜕

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若虫羽化后的蜕壳,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性味甘、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小儿惊夜啼等,煎汤用量3-6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风寒感冒、麻疹初起未透者不宜早用,虚汗患者慎服。

土鳖虫(䗪虫)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 Bolivar)的雌虫干燥体,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苏等地,性味咸、寒,归肝经,有小毒,能破瘀血、续筋骨,常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癥瘕痞块等,内服煎汤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孕妇禁用,无瘀滞者不宜使用,月经期慎服。

药材大全虫内

僵蚕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4-5龄幼虫感染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而致死的干燥体,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性味咸、辛,平,归肝、肺、胃经,功效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风疹隐疹、中风失音等,煎汤用量5-10g,或研末吞服每次1-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风热头痛、咽喉肿痛者宜生用,祛风化痰宜炒用,阴虚动风者慎服。

九香虫

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干燥体,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性味咸、温,归肝、脾、肾经,能理气止痛、温中助阳,适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等,煎汤用量3-9g,研末吞服每次1-3g,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用。

斑蝥

为芫青科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主产于辽宁、河南、山东等地,性味辛、热,归肝、胃、肾经,有大毒,具有攻毒蚀疮、破血散结之效,外用用于痈疽不溃、恶疮死肌、顽癣、瘰疬等;内服用于癥瘕积聚、经闭等,外用适量,研末敷贴或酒浸涂;内服多入丸散,用量0.03-0.06g,炮制后可降低毒性,本品毒性剧烈,内服需严格炮制,孕妇禁用,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以免吸收中毒。

桑螵蛸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 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的干燥卵鞘,主产于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性味甘、咸,平,归肝、肾经,功能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肾虚腰痛等,煎汤用量6-12g,或入丸散,阴虚火旺、膀胱有热者慎服。

药材大全虫内

昆虫类药材核心信息表

药材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全虫 东亚钳蝎干燥体 辛平,肝经,有毒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惊风、癫痫、疮疡肿毒、风湿痹痛 煎汤3-6g;研末0.6-1g 孕妇禁用,阴虚动血者慎用
蝉蜕 黑蚱若虫蜕壳 甘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风热感冒、麻疹不透、目赤翳障 煎汤3-6g;外用适量 风寒感冒未透者不宜早用
土鳖虫 地鳖雌虫干燥体 咸寒,肝经,小毒 破瘀血、续筋骨 跌打损伤、血瘀经闭、癥瘕痞块 煎汤3-10g;研末1-1.5g 孕妇禁用,无瘀滞者不宜
僵蚕 感染白僵菌家蚕幼虫 咸辛平,肝肺胃经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 煎汤5-10g;研末1-3g 阴虚动风者慎服
九香虫 九香虫干燥体 咸温,肝脾肾经 理气止痛、温中助阳 胃寒胀痛、肾虚阳痿 煎汤3-9g;研末1-3g 阴虚火旺者忌服
斑蝥 南方大斑蝥干燥体 辛热,肝胃经,大毒 攻毒蚀疮、破血散结 痈疽不溃、癥瘕积聚 外用适量;内散0.03-0.06g 孕妇禁用,毒性剧烈,慎用
桑螵蛸 螳螂科卵鞘 甘咸平,肝肾经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煎汤6-12g 阴虚火旺、膀胱有热者慎服

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昆虫类药材的活性成分多样:全虫含蝎毒多肽,具有镇痛、抗癫痫作用;蝉蜕主含甲壳素、蛋白质,能抗过敏、抗炎;土鳖虫含纤溶酶、尿激酶样物质,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僵蚕含草酸铵、蛋白质,有降血糖、抑菌作用,部分昆虫类药材(如斑蝥)中的斑蝥素已被用于肿瘤治疗,但需严格控制剂量以避免毒性反应,临床应用时,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在传统辨证基础上优化用药方案,确保安全有效。

相关问答(FAQs)

问:昆虫类药材都有毒吗?如何安全使用?
答:并非所有昆虫类药材都有毒,如蝉蜕、僵蚕、桑螵蛸等毒性较小或无毒,而全虫、土鳖虫、斑蝥等具有一定毒性,需严格炮制和控制用量,安全使用需注意:① 辨证论治,根据体质和病情选择药材,如热证慎用温性药(九香虫),阴虚者慎用破瘀药(土鳖虫);② 遵循医嘱,严格控制用量和疗程,避免长期服用;③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④ 炮制到位,如斑蝥需米炒或去头足、翅以降低毒性;⑤ 注意配伍禁忌,如全虫不宜与硝石、芒硝同用。

问:哪些昆虫类药材适合日常保健?如何使用?
答:部分药性平和的昆虫类药材可用于日常保健,如蝉蜕(疏散风热)、僵蚕(祛风化痰)、九香虫(温中助阳),具体用法:① 蝉蜕3-5g,泡水代茶饮,适合风热感冒初期或经常熬夜、目赤者;② 僵蚕3-6g,与大米同煮为粥(僵蚕粥),适合痰湿体质、皮肤瘙痒者;③ 九香虫2-3g,研末装入胶囊吞服或与瘦肉炖汤,适合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者,需注意,保健用药宜少量、短期,若出现不适(如过敏、腹泻等)应立即停用,必要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祛湿解毒中草药方
« 上一篇 09-01
中医治疗肝病有何独特特点?优势何在?
下一篇 » 09-0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