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药材图片大全包含哪些品种、部位、产地及炮制方法的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 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干燥根茎,别名蓬莪术、文术、蓬莪荗等,主产于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识别莪术药材需通过其外观性状、断面特征、气味等综合判断,以下从原药材、饮片等角度详细描述其图片特征,并附关键对比表格,帮助准确识别。

莪术药材图片大全

莪术原药材图片特征

完整莪术药材呈卵圆形、长卵形或圆锥形,长2~8cm,直径1.5~4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有数个明显的环节(根茎茎痕),节间有纵沟纹,一侧常有圆形下陷的根痕或残留的须根根基,有的可见点状须根残迹,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棕色至棕褐色,角质样或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点(筋脉点)散在,呈点状或短条状,外皮薄,易脱落,脱落处显灰黄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不同产地的莪术略有差异:广西莪术多呈长圆形,环节较密,断面颜色较浅;蓬莨术多呈圆锥形,表面有明显的瘤状突起;温郁金的根茎断面常可见橙黄色油点,香气更浓郁,伪品如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呈类球形,无环节,断面洁白,味辛辣麻舌,与莪术明显不同。

莪术饮片图片特征

莪术饮片常见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直径1.5~4cm,厚0.2~0.4cm,切面黄棕色至棕褐色,角质样,皮层与中柱分界明显,内皮层环纹黄白色,散在多数黄白色维管束小点(筋脉点),排列成环或散在,周边灰黄色至灰棕色,粗糙,可见环节或根痕,饮片质地坚硬,碎片呈角质状,炒莪术(用麸皮炒至表面深黄色)切面颜色加深,微焦,香气更浓;醋莪术(用米醋拌炒至表面深黄色)切面呈棕褐色,质更脆,味微酸。

莪术药材图片大全

莪术药材图片关键特征对比表

类型 形状 表面特征 切面特征 气味
原药材 卵圆形、长卵形或圆锥形 灰黄至灰棕色,有环节、纵沟纹,一侧有根痕 黄棕至棕褐色,角质样,散生筋脉点,内皮层环明显 气微香,味微苦辛
生饮片 类圆形厚片 周边灰黄至灰棕色,粗糙,有环节 黄棕至棕褐色,角质样,筋脉点散在,内皮层环明显 气微香,味微苦辛
炒莪术饮片 类圆形厚片 周边深黄色,微焦 切面深黄色,角质样,焦香气 香气浓,味微苦辛
醋莪术饮片 类圆形厚片 周边棕黄色,有醋酸味 切面棕褐色,质脆,微酸 味微酸,香气浓

莪术图片获取与注意事项

识别莪术可参考专业中药材图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彩色图谱)、正规药材市场拍摄的实物图片,或通过中医药数据库(如中国药典在线、中医药百科)获取高清图片,需注意:部分商家将莪术与三棱(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茎)混淆,三棱呈类圆锥形,表面有横向点状须根痕,切面黄白色,多角形散在筋脉点(呈环状排列),断面有筋脉点小孔,与莪术的散生筋脉点、角质样断面不同,莪术以质坚实、断面灰褐色、香气浓者为佳,图片中若发现断面呈纤维性、颜色灰白或气味淡薄,可能为劣品或混伪品。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图片区分莪术和三棱?
A1:可通过形状、切面和筋脉点区分:莪术为卵圆形或圆锥形,切面黄棕至棕褐色、角质样,筋脉点散在;三棱呈类扁球形或圆锥形,切面黄白色、显颗粒性,筋脉点呈环状排列或形成小孔,莪术气微香,三棱无香气或微弱。

Q2:莪术饮片中“炒莪术”和“醋莪术”的图片特征有何不同?
A2:炒莪术表面深黄色,微焦,切面深黄色,具焦香气;醋莪术表面棕黄色,有醋酸味,切面棕褐色,质脆,味微酸,图片中若饮片颜色偏深且带焦斑,多为炒莪术;若切面棕褐且边缘有醋浸润痕迹,则为醋莪术。

莪术药材图片大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脑肿瘤偏方
« 上一篇 09-02
河南濮阳地道药材,缘何能成地道之最与传承瑰宝?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