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草药效用手册如何指导日常药用与保健?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抗争的智慧结晶,以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个体化原则,在健康管理、疾病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手册聚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中草药,梳理其性味归经、核心功效及实用搭配,为大众提供科学、便捷的用药参考。

实用中草药效用手册

解表药:发散表邪,调和营卫

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通过发汗或透疹等方式驱逐体表病邪,缓解发热、恶寒、头痛、鼻塞等症状。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应用 用量参考(成人每日)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3-6g(煎服),发汗宜生用,平喘宜蜜炙
桂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风寒感冒、肩背冷痛、经闭痛经 3-9g,阴虚火旺者慎用
薄荷 辛,凉;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头痛目赤 3-6g(后下),体虚多汗者慎用
紫苏 辛,温;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和中 风寒感冒、脾胃气滞、鱼蟹中毒 6-10g,不宜久煎

实用搭配:风寒感冒初期,用生姜3片+红糖15g+紫苏叶10g,煎水趁热服,发汗散寒;风热感冒伴咽痛,用薄荷3g(后下)+金银花10g+菊花6g,开水冲泡代茶饮,清热解毒。

清热药:泻火解毒,凉血滋阴

清热药适用于里热证,包括实热(如高热、口渴、便秘)和虚热(如午后潮热、盗汗),可分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凉血除蒸等类别。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应用 用量参考(成人每日)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疔疮 10-15g,脾胃虚寒者慎用
黄芩 苦,寒;肺、胆、脾、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血热出血 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
生地黄 甘、苦,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消渴口干 10-30g,脾胃虚寒、湿滞中焦者忌用
牡丹皮 辛、苦,微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温毒发斑、痈肿疮毒、经闭痛经 6-12g,孕妇慎用

实用搭配:夏季暑热烦渴,用鲜荷叶15g+金银花10g+西瓜翠衣30g,煎水加冰糖调味,清热解暑;肺热咳嗽痰黄,用黄芩10g+桑白皮15g+浙贝母6g,煎服清肺化痰。

补益药:扶正固本,调和气血

补益药用于改善气、血、阴、阳不足,增强体质,适用于疲劳乏力、免疫力低下、病后体虚等症,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实用中草药效用手册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应用 用量参考(成人每日)
人参 甘、微苦,微温;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气虚欲脱、体虚脉弱、脾肺气虚 3-9g(另煎兑服),实热、气滞者忌用
黄芪 甘,温;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气虚乏力、自汗盗汗、脾虚泄泻 10-30g,表实邪盛、气滞湿阻者慎用
当归 甘、辛,温;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风湿痹痛 6-12g,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慎用
枸杞子 甘,平;肝、肾、肺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内热消渴 6-12g,脾虚便溏者慎用

实用搭配:气虚疲劳、易感冒,用黄芪15g+党参10g+红枣5枚,煎水代茶饮,补气固表;血虚面色萎黄、失眠多梦,用当归6g+枸杞子10g+酸枣仁15g,煎服养血安神。

活血化瘀药:通络止痛,消癥散结

活血化瘀药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适用于痛经、跌打损伤、瘀血阻滞等症,部分药物兼有止痛、消肿作用。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应用 用量参考(成人每日)
丹参 苦,微寒;心、肝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痛经、闭经、冠心病、心绞痛 10-15g,反藜芦
川芎 辛,温;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头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3-10g,阴虚火旺者慎用
红花 辛,温;心、肝经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痛经、产后瘀阻、跌打损伤 3-10g,孕妇忌用

实用搭配:痛经伴血块,用丹参15g+红花6g+益母草15g,煎服活血调经;头痛(血瘀型),用川芎6g+白芷10g+茶叶3g,开水冲泡,祛风止痛。

消食导滞药:健脾和胃,消积化滞

消食导滞药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症,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常配理气药增强疗效。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应用 用量参考(成人每日)
山楂 酸、甘,微温;脾、胃、肝经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肉食积滞、泻痢腹痛、产后瘀阻 9-12g,胃酸过多者慎用
麦芽 甘,平;脾、胃经 消食和中,回乳消胀 食积不化、乳房胀痛、断乳 10-15g(生用消食,炒用回乳)
神曲 甘、辛,温;脾、胃经 消食和胃 食积腹胀、消化不良 6-12g,宜炒焦使用

实用搭配:肉食积滞、腹胀,用山楂15g+炒莱菔子10g+陈皮6g,煎服消食导滞;小儿食积、不思饮食,用焦山楂6g+炒麦芽10g+鸡内金3g,研末冲服。

实用中草药效用手册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A1:中草药是否需长期服用需根据体质和病情辨证而定,如补益类(黄芪、枸杞)适用于虚证,可在医师指导下短期调理;但清热解毒类(黄连、黄芩)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苦寒伤津;活血化瘀类(红花、丹参)孕妇及月经期女性禁用,长期用药需定期复诊,观察身体反应,避免“过犹不及”。

Q2:中草药与西药可以同时服用吗?需要注意哪些相互作用?
A2:中草药与西药联用需谨慎,建议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含甘草的中药(如甘草汤)与呋塞米(利尿剂)同用,可能加重低血钾;人参、黄芪等补气药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同用,可能增强降糖效果,需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丹参与华法林(抗凝药)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具体联用方案需咨询医师或药师,切勿自行搭配。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免疫紊乱的效果究竟是否显著?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待探索?
« 上一篇 09-02
中国有哪些靠谱的网站可以网购到正品中草药?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