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根部药材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根部药材因富含活性成分、疗效确切而占据重要地位,日常养生、临床配伍中应用广泛,准确识别根部药材是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结合形态特征与图片细节,可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常见实用根部药材的鉴别要点,本文将以8种常用根部药材为例,从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及图片识别关键点展开说明,并辅以表格汇总核心特征,最后解答常见疑问。

实用根部药材图片

常见实用根部药材详解

人参(五加科人参属)

形态特征: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上端有根茎(芦头),芦头上具密集的“芦碗”(茎痕);主根下部有分支(参腿),须根上可见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表面浅黄白色或浅灰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质坚实,断面平坦,显粉性,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
药用价值: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等症,现代用于免疫力低下、术后恢复等。
图片识别要点:重点关注“芦碗”“珍珠点”及断面树脂道,野山参(山参)芦头较长、参腿稀疏,园参(栽培品)芦头短、主根饱满。

黄芪(豆科黄芪属)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少有分支,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强,显“菊花心”(黄白色放射状纹理),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味微甜,有豆腥气。
药用价值: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自汗等,现代研究有增强免疫、利尿等作用。
图片识别要点:区别于膜荚黄芪(表面纵皱纹较深)和蒙古黄芪(表面纵皱纹较浅),重点观察“菊花心”和豆腥气,避免与混淆品(如岩黄芪)相辨。

当归(伞形科当归属)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根头(归头)具环纹,主根(归身)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根尾(归尾)有分支,质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香气,味甘辛。
药用价值: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被誉为“妇科要药”。
图片识别要点:区分“归头”(环纹密集)、“归身”(表面光滑)、“归尾”(分支多),断面“形成层环”清晰,香气浓郁者为佳,避免与欧当归(气微香,断面形成层不明显)混淆。

甘草(豆科甘草属)

形态特征:根呈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具“菊花心”,味甜特殊。
药用价值: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咳嗽痰多,调和诸药(国老)。
图片识别要点:表面“沟纹”明显,断面“菊花心”与粉性是关键,光果甘草(表面灰棕色)胀果甘草(表面粗糙)为常见栽培品,避免与混淆品(如刺果甘草,表面有刺状突起)相辨。

实用根部药材图片

党参(桔梗科党参属)

形态特征:根呈长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狮子盘头”(多个茎痕呈盘状突起),质稍柔润,断面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味微甜。
药用价值: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常作为人参替代品。
图片识别要点:“狮子盘头”是党参的典型特征,区别于黄芪(无狮子盘头)和川党参(根头部较小,表面纵皱纹深),断面“裂隙”明显者为佳。

地骨皮(茄科枸杞属)

形态特征:根皮呈筒状、槽状或碎片状,外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有纵裂纹及裂纹脱落的落屑,内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分内外两层,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味微甘而后苦。
药用价值: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现代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辅助治疗。
图片识别要点:区别于根皮(外表面粗糙,内表面白色),避免与混淆品(如香加皮,外表面灰褐色,有浓烈香气)相辨,地骨皮无香气,味微苦。

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属)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支根痕,质略柔韧,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具“筋脉点”(放射状纹理),味微甜后苦涩。
药用价值: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喉痹、痄腮、痈肿疮毒,现代用于抗病毒、抗炎。
图片识别要点:断面“筋脉点”明显,皮部与木部界限清晰,区别于南板蓝根(根呈结节状,断面皮部灰蓝色),避免与混淆品(如马蓝根,表面无纵皱纹)相辨。

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

形态特征:块根呈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不透明,具细纵纹,质柔韧,断面角质样,中央有细小木心,味甘微苦。
药用价值: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现代用于糖尿病、冠心病辅助治疗。
图片识别要点:区别于山麦冬(块根呈两端略尖或钝圆形,断面角质样),麦冬“中央木心”明显,表面“细纵纹”细腻,避免与沿阶草(无木心,味淡)混淆。

实用根部药材图片

实用根部药材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汇总

药材名称 科属 形态特征(根形、颜色、表面、断面) 图片识别关键点
人参 五加科 圆柱形,浅黄白,芦碗、珍珠点,断面树脂道 芦碗、珍珠点、断面黄棕色树脂道
黄芪 豆科 圆柱形,灰黄棕,纵皱纹、皮孔,菊花心 菊花心、豆腥气、纤维性断面
当归 伞形科 圆柱形,黄棕,归头环纹、归尾分支,香气浓 归头归身归尾区分、形成层环、香气
甘草 豆科 圆柱形,红棕,纵沟纹,粉性、菊花心 沟纹、甜味、菊花心
党参 桔梗科 圆柱形,黄棕,狮子盘头,断面有裂隙 狮子盘头、微甜、放射状纹理
地骨皮 茄科 筒状,外灰黄粗糙,内灰黄白,味微苦 外表面纵裂纹、无香气、味微苦
板蓝根 十字花科 圆柱形,灰黄棕,纵皱纹、皮孔,筋脉点 筋脉点、皮木部界限清晰、味苦涩
麦冬 百合科 纺锤形,黄白,细纵纹,角质样、中央木心 中央木心、角质样断面、味甘微苦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图片区分野生人参(山参)和栽培人参(园参)?
A:野生人参(山参)生长环境自然,形态较“野”:芦头细长且扭曲,芦碗(茎痕)密集呈“堆花状”;主根(参体)多呈“菱角形”或“人字形”,下部分叉稀疏(2-3条参腿),须根细长且清晰可见“珍珠点”(疣状突起),表面纵皱纹深而细密,栽培人参(园参)人工种植,形态较“规整”:芦头短粗,芦碗稀疏;主根饱满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参腿多而粗壮(3-5条),须根密集且珍珠点不明显,表面纵皱纹浅而稀疏,图片识别时,重点关注芦头形态、主根分叉数量及须根特征,野生人参整体更显“灵秀”,栽培人参则“粗壮”。

Q2:根部药材图片识别时,如何避免将“黄芪”与“混淆品(如岩黄芪)”误判?
A:黄芪(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典型特征包括: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褐色,具“横向皮孔”(类圆形突起)和“纵皱纹”,质硬而韧,折断面纤维性强,显“菊花心”(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常见混淆品岩黄芪(又名“红芪”):表面红棕色至棕褐色,皮孔少而小,纵皱纹深且呈“网状”,质坚硬而脆,断面纤维性较弱,“菊花心”不明显,气微,味淡或微甜,无豆腥味,图片识别时,可重点观察“皮孔形态”(黄芪皮孔类圆形,岩黄芪皮孔少且小)、“断面纹理”(黄芪菊花心明显,岩黄芪纹理模糊)及“气味”(黄芪有豆腥味,岩黄芪无),同时结合药材来源(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岩黄芪为岩黄芪属)综合判断,避免误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中草药具有清凉解毒功效?常见种类及功效有哪些?
« 上一篇 09-02
中草药治风寒湿痹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