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药材图有哪些形态特征?如何通过图辨别砂仁真伪优劣?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砂仁是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临床常用化湿药,以其独特的芳香气味和温中化湿功效被广泛应用,其药材特征鲜明,通过详细描述可帮助准确识别与合理应用,以下从来源、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方面展开说明,并附品种特征对比表,最后解答常见问题。

砂仁药材图

来源与植物形态

砂仁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3米,具匍匐根状茎,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3-6厘米,先端尾尖,基部近楔形,叶舌膜质,长0.8-2厘米,穗状花序从根茎抽出,呈圆柱形,长3-7厘米,苞片卵圆形,白色或淡红色;花萼管状,白色,先端3浅裂;花冠管与花萼近等长,裂片长圆形,白色,唇瓣圆匙形,白色带紫红色条纹,先端微凹;雄蕊1枚,药隔附属物3裂,两侧为较小耳状,中间呈半月形;子房下位,密被柔毛,果实为蒴果,近球形或椭圆形,成熟时红褐色,表面被平扁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有果梗痕,种子多数,为不规则多面体,棕红色或暗褐色,有光泽,外被淡棕色假种皮。

药材性状

砂仁药材因品种不同略有差异,以阳春砂品质最优,完整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5-2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棕褐色,有刺状突起,突起尖端易折断,基部残留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薄而软,革质,纵向开裂成3瓣,内含种子团,常由20-30粒种子紧密集结成球形或卵圆形,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直径2-3毫米,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质硬,胚乳灰白色,胚位于种子中央,呈细长条状,气芳香浓烈,味辛凉、微苦,绿壳砂与阳春砂相似,但果实表面刺状突起较稀疏,种子团略松散;海南砂果实呈长椭圆形,长1.5-2.5厘米,直径0.8-1.2厘米,表面刺状突起较平扁,种子颗粒较大,味辛而苦。

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砂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其功效为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临床主要用于:

砂仁药材图

  1. 湿浊中阻,脘痞不饥:砂仁芳香化湿,温脾开胃,常与厚朴、苍术配伍,治疗脾胃湿阻、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如香砂养胃丸。
  2. 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能温中散寒,止呕止泻,适用于寒湿内蕴、脾虚泄泻,可与干姜、白术同用,如理中丸加减。
  3. 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配伍苏梗、紫苏叶可理气安胎,缓解妊娠呕吐、胎动不安,但阴虚血燥者慎用。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内服煎汤,用量3-6g,宜后下,因其含挥发油成分,久煎会降低疗效,入丸散剂每次1-3g,使用时需注意:阴虚血燥、实热津伤者忌服;不宜与京大戟、巴豆、牵牛子、甘遂等峻下药同用,以免耗气伤阴。

砂仁品种特征对比表

品种 植物形态 果实性状 主产地 品质优劣
阳春砂 茎高1-3米,叶披针形,穗状花序 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棕褐色刺突密 广东、广西、云南 优,气味浓烈
绿壳砂 与阳春砂相似,植株略小 果实表面刺突较稀疏,种子团松散 云南、缅甸 中,香气稍弱
海南砂 茎较矮,叶片较窄,花苞片淡绿色 长椭圆形,刺突平扁,种子颗粒大 海南 稍差,味辛苦

砂仁药材图的应用价值

砂仁药材图是中药鉴定、教学与贸易的重要参考,通过图片可直观展示果实形状、表面特征、种子团结构及断面颜色,帮助区分真伪(如以山姜属伪品冒充砂仁)和不同品种(如阳春砂与海南砂的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准确识别药材性状有助于确保用药质量,避免因品种混淆影响疗效,药材图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载体,可帮助公众了解传统药材的形态特征与药用价值。

相关问答FAQs

Q1:砂仁和益智仁有什么区别?
A:砂仁与益智仁均为姜科植物,但来源、功效不同,砂仁为姜科豆蔻属植物,果实椭圆形,表面有刺突,功效偏于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益智仁为姜科山姜属植物果实,呈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纵向断纹,功效偏于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摄涎,常用于肾虚遗尿、遗精、脾寒泄泻,二者性味均为辛温,但归经与主治侧重不同,需辨证使用。

砂仁药材图

Q2:砂仁为什么要后下?
A:砂仁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如乙酸龙脑酯、樟脑等),这些成分具有挥发性,若煎煮时间过长(超过10分钟),挥发油会大量散失,降低其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在煎煮时需在其他药物即将煎好前5-10分钟放入,即“后下”,以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确保药效发挥。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干姜图片
« 上一篇 今天
干姜药材图片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