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是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之功效,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等症,黄柏的性状特征较为独特,掌握其图片识别要点对药材鉴别、采购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黄柏药材性状与图片特征
药材通常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短宽窄不一,厚约2-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较平坦,有细密的纵纹、皮孔样的横向裂纹及残存的灰褐色栓皮(川黄柏栓皮较厚,呈片状脱落,露出鲜黄色内皮;关黄柏栓皮较薄,不易脱落,外表面颜色较浅),内表面暗黄色或棕黄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深黄色,层片间可见亮星(即石细胞群,呈亮黄色小点),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这些性状是图片中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尤其是外栓皮脱落后的鲜黄色内皮、内表面的纵棱纹及断面亮星,为黄柏的典型特征。
不同加工阶段的图片差异显著:原药材多呈板片状,外栓皮可能部分脱落,可见鲜黄色内皮;饮片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直径1-3cm,外表面黄褐色,内表面暗黄色,断面鲜黄色,可见层状结构;显微图片中,黄柏的横切面可见木栓层、皮层、韧皮部,石细胞群鲜黄色,呈类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单个石细胞直径35-128μm,层纹及孔沟明显;纤维鲜黄色,直径16-38μm,壁厚,木化,这些显微特征可作为图片鉴别的补充,尤其在区分伪品时至关重要。
常见品种及图片对比
川黄柏与关黄柏为黄柏的两大主流品种,二者在性状及图片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对比如下:
项目 | 川黄柏(黄皮树树皮) | 关黄柏(黄檗树皮) |
---|---|---|
产地 | 四川、湖北、贵州等地 | 东北、华北等地(吉林、辽宁、黑龙江等) |
外表面 | 黄褐色或棕褐色,栓皮厚,呈片状脱落,露出鲜黄色内皮 | 黄绿色或淡黄棕色,栓皮薄,不易脱落,外表面较平滑 |
内表面 | 暗黄色或棕黄色,纵棱纹明显 | 暗黄色或淡棕色,纵棱纹较细 |
断面 | 鲜黄色,纤维性强,亮星(石细胞群)密集 | 淡黄色或黄白色,纤维性较弱,亮星较少 |
气味 | 味苦,黏性强 | 味苦,黏性稍弱 |
图片识别要点 | 外栓皮脱落多,内皮鲜黄,断面亮星密集 | 外栓皮少脱落,颜色较浅,断面亮星稀疏 |
鉴别要点
通过图片鉴别黄柏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真品特征:外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断面鲜黄或深黄,具纤维性分层和亮星,味苦黏牙。②伪品鉴别:常见伪品如黄杞树皮、白杨树皮等,伪品多无黄柏的鲜黄色内皮,断面无亮星,味不苦或苦味淡,黏性差,黄杞树皮外表面灰褐色,栓皮不易脱落,断面黄白色,无鲜黄色及亮星;白杨树皮外表面灰白色,皮孔明显,断面纤维性弱,无黏性。③优质品标准:图片中可见皮厚(厚≥3mm)、外栓皮少脱落、内皮鲜黄、断面亮星多、无虫蛀、无霉变、无粗皮(未去净的栓皮)者为佳。
图片资源获取
目前获取黄柏药材图片的渠道主要有专业中药图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配套图谱、《中药鉴定学》教材附图)、正规中药材数据库(如国家药监局中药材标准数据库、中国中药数据库)、中药材市场实拍图(如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药材市场的商品药材图片,需注意区分统货与选货),建议优先选择高清、多角度(外表面、内表面、断面)的图片,并结合文字描述综合鉴别,避免仅凭单一图片下上文归纳。
FAQs
-
如何通过图片区分黄柏和黄连?
答:黄柏与黄连均为苦寒药,但性状差异明显,黄柏为树皮,图片中可见板片状或槽状,外表面黄褐色,内表面暗黄,断面鲜黄有亮星;黄连为根茎,图片中多呈结节状,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有“过桥”(残留的根茎节间),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金黄色,味极苦,二者来源、形态、断面特征均不同,图片中易区分。 -
黄柏图片中“亮星”是什么,为什么是鉴别要点?
答:“亮星”是黄柏横切面或斜切面上可见的亮黄色小点,实为石细胞群(由多个石细胞聚集而成),黄柏的石细胞鲜黄色,在光线照射下反光明显,形成“亮星”特征,这是黄柏的典型显微特征之一,伪品(如其他树皮)多无此特征,或石细胞颜色、分布不同,亮星”是鉴别黄柏真伪及品质的重要指标,优质黄柏的亮星通常密集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