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有刺的中草药,为何能止痛?刺与效有何关联?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中,带刺者因其独特的形态特性,常被赋予“破瘀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中医认为“痛则不通”,而植物的尖刺能穿透障碍,故带刺类药材在缓解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所致疼痛方面颇具特色,如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脘腹冷痛等症,常可见其身影,这些药材或取其棘刺,或用其根茎,通过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排脓等途径,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止痛有刺的中草药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性味辛、温,归肝、胃经,其辛散温通,以“刺”破瘀滞,既能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之灼痛,又能活血通络治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临床常配伍穿山甲、乳香等,增强活血消痈之力,如《本草汇言》称其“治痈疽未溃,能引之发散,已溃能引之排脓”,刺五加是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茎,茎上多刺,性味辛、微苦,温,归脾、肾经,既能补肝肾、强筋骨以治本,又能通经络、止痹痛以治标,尤其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骨痿软等虚实夹杂之痛,现代研究证实,其含刺五加苷,可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缓解关节疼痛,两面针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茎,茎枝有下弯皮刺,性味苦、辛,平,归肝、胃经,苦能泄降,辛能行散,长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善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痹痛,尤以胃痛、牙痛见长,其局部麻醉作用显著,常单用或配伍细辛、徐长卿等,缓解顽固性疼痛,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有硬刺,性味辛、苦,微温,归肝经,功能平肝解郁、活血祛风,可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以及风邪外袭、经络瘀阻之风湿痹痛,其“刺”能入肝经,疏泄肝气,使气机调畅而痛自止,九里香是芸香科植物九里香的干燥叶或带叶嫩枝,枝上多刺,性味辛、微苦,温,归心、肝、肺经,芳香走窜,行气活血力强,善治跌打损伤瘀痛、风湿痹痛,兼能行气宽中,缓解脘腹冷痛、胃痛,外用还可治蛇虫咬伤之肿痛。

以下是部分常见止痛有刺中草药的特性简表:

药材 来源 性味归经 止痛功效 主治痛症
皂角刺 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 辛,温;归肝、胃经 消肿排脓,活血止痛 痈疽肿毒、跌打损伤、产后瘀痛
刺五加 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及根茎 辛、微苦,温;归脾、肾经 益气活血,舒筋活络 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骨疼痛
两面针 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茎 苦、辛,平;归肝、胃经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胃痛、牙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蒺藜 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 辛、苦,微温;归肝经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 头痛眩晕、胸胁胀痛、风湿痹痛
九里香 芸香科植物九里香的枝叶 辛、微苦,温;归心、肝、肺经 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脘腹冷痛

这些带刺的中草药,以“刺”为形,以“通”为用,通过不同途径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辨证论治,如热证疼痛不宜用温燥之品,孕妇慎用活血化瘀类等。

止痛有刺的中草药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所有带刺的中草药都有止痛作用吗?
解答:并非如此。“带刺”是部分中草药的形态特征,与其功效有一定关联(如象征“破”“通”),但止痛作用需结合具体药材的性味归经和化学成分判断,某些带刺植物可能以祛风、解表、杀虫为主(如某些品种的花椒),止痛并非其主要功效;而皂角刺、两面针等,则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具有明确止痛作用的药材,不能仅凭“是否有刺”判断其止痛功效,需依据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研究综合考量。

问题2:使用带刺的中草药止痛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解答:首先需辨证论治,明确疼痛性质(如寒热虚实、气血瘀滞等),避免不对症用药,刺五加偏于补益,适用于虚实夹杂之痹痛;而皂角刺性温,热毒炽盛之痈肿疼痛不宜单用,其次注意用法用量,部分药材(如两面针)有一定毒性,需遵医嘱控制剂量,避免长期服用,孕妇慎用活血化瘀、破气通络类带刺药材(如皂角刺、蒺藜等);皮肤破损处外用带刺药材时需谨慎,防止刺激或感染,用药期间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咨询专业医师。

止痛有刺的中草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牙根炎中草药有哪些?如何有效缓解炎症?
« 上一篇 09-02
哪些中草药能增加心脏功能?效果与安全性如何?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