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节药材图片特征如何辨别?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龙骨节是传统中药材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牛、亚洲象等)骨骼的化石性药材,因多呈节状、有自然分叉而得名,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等功效,是中医临床治疗心神不宁、惊痫抽搐、肝阳上亢及虚汗滑脱等证的常用药材,本文将从其来源、性状鉴别、炮制方法、功效主治及图片识别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药材。

龙骨节药材图片

来源与采制

龙骨节的形成源于数万年至数百万年前的地质年代,当古代哺乳动物死亡后,骨骼被掩埋于地下,在漫长的岁月中,有机质逐渐分解腐烂,而骨骼中的无机成分(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等)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填充替换,最终形成坚硬的化石,现代龙骨节药材多采自新生代晚期(如第四纪)的地层,主产于我国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其中河南、山西所产者质佳,习称“南龙骨”“北龙骨”。

采制多在春、秋两季,当地表土壤解冻或雨水较少时,农民或采药者于山野、河谷的冲积层中挖掘,挖出后需去除表面附着的泥沙、碎石及未完全石化的骨质残留,用清水刷净,晒干或阴干,即得“生龙骨节”,部分药材在采挖后需进一步敲碎成小块,便于储存和炮制。

性状鉴别(与图片对照核心)

龙骨节的性状鉴别是识别真伪、评价质量的关键,也是通过图片识别药材的核心依据,完整的龙骨节多呈不规则块状或圆柱状,常有明显的节状膨大,形似哺乳动物的骨骼关节,长5-20cm,直径3-10cm不等,表面与内部特征如下:

表面特征

颜色:因矿物质成分和风化程度差异,常见类白色、灰白色、黄白色或淡黄褐色,部分表面可见深浅不一的棕黄色、灰黑色条纹或斑点,系风化过程中铁质渗透或含杂质所致。
质地与结构:表面较粗糙,可见自然形成的裂纹、孔隙及未完全去除的骨质残留,有的具突起的棱线、瘤状物或纵向沟纹,部分表面附着少量泥土或钙质薄膜(未洗净残留)。

断面特征

砸断面不平整,呈颗粒状、层状或蜂窝状,断面颜色多与表面一致,或略深,可见明暗相间的纹理(层纹),偶有少量未完全石化的灰褐色骨质核心(习称“龙骨筋”),质地坚硬,砸之不易碎,断口无光泽(区别于具玻璃光泽的伪品)。

气味与味道

气微,无特殊臭味;味淡,嚼之无砂粒感(若为石膏、方解石等伪品,嚼之则有明显砂粒感或涩味)。

龙骨节药材图片

不同来源龙骨节的性状差异

为便于通过图片区分,以下为常见来源龙骨节的性状对比:

来源 形状特征 表面关键点 断面关键特征 质地特点
象类龙骨节 不规则块状,节状膨大明显 类白色,表面孔隙粗大,棱线突出 颗粒状,网状孔隙显著,核心少 坚硬体重,击之有“当当”声
犀类龙骨节 圆柱状或扁块状,节较细 灰白色,纹理细密,裂纹少 层纹清晰,偶见灰褐色骨质核心 坚硬,断面较致密
三趾马龙骨节 细长块状,节状规则 黄白色,表面较光滑,偶有瘤状物 较平整,颗粒感弱,层纹不明显 坚硬,体重较轻

炮制方法

龙骨节生品多用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但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且生品收敛固涩力较弱,故临床常根据需求进行炮制,常见方法如下:

生龙骨节

取原药材,刷净泥土,砸成小块(直径约1-2cm)或粗粉,生品长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多用于心神不安、惊痫抽搐、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等证,煎煮时需先煎30-60分钟,以便有效成分溶出。

煅龙骨节

取净龙骨节,置无烟炉火中或煅锅内,武火加热至红透(约700-900℃),取出后立即喷淋米醋(每100kg龙骨节用米醋20kg),淬酥,晾干后研成细粉,煅后质地变脆,收敛固涩作用增强,酸性成分(醋)也能引药入肝,增强固精、止带、止血功效,多用于肾虚遗精、带下不止、崩漏、自汗盗汗等虚证。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性甘、涩,平;归心、肝、肾经,甘能补益、缓急,涩能收敛,平性不偏寒热,故既可安心神、平肝阳,又能固滑脱。

功效主治

  1. 镇惊安神:用于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健忘多梦,尤其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的惊痫抽搐、狂躁不安,常与朱砂、远志、酸枣仁配伍,如“朱砂安神丸”中即用龙骨增强镇心安神之效。
  2.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耳鸣口苦,常与牡蛎、代赭石、白芍同用,如“镇肝熄风汤”中龙骨与牡蛎相须为用,共奏平肝潜阳之功。
  3. 固涩收敛:用于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带下过多,崩漏下血,以及自汗、盗汗等证,如治遗精,常与沙苑子、芡实配伍;治崩漏,与山茱萸、五倍子同用;治自汗,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增强收敛止汗之效。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宜先煎;或入丸散剂,每次1-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多用于湿疮、溃疡久不收口。

龙骨节药材图片

使用注意

  1. 禁忌证:湿热实邪所致的心神不安、肝阳上亢(如面红目赤、口苦便秘)、下焦湿热之带下、遗精等证忌用,以免敛邪伤正;孕妇慎用,因其有收敛作用,可能影响胎气。
  2. 配伍禁忌:不宜与肉桂、附子等辛温燥热药长期大量同用,以免助热伤阴;入煎剂需先煎,避免有效成分溶出不完全。

图片识别要点

若通过图片鉴别龙骨节,需结合上述性状特征,重点关注四点:

  1. 形状:是否呈节状、块状,有无自然分叉和棱线(伪品如石膏多呈规则块状,无节状结构);
  2. 表面:颜色是否以类白、灰白为主,有无深色条纹和孔隙(伪品如石灰石表面光滑,颜色洁白无纹);
  3. 断面:是否呈颗粒状、层纹,无玻璃光泽(伪品如方解石断面平整,有玻璃样光泽);
  4. 气味:图片虽无法直接体现气味,但可通过质地判断——龙骨节坚硬难碎,伪品则质地较脆,易砸碎。

相关问答FAQs

问:龙骨节与普通龙骨在功效上有何区别?如何选择?
答:龙骨节是龙骨的特定部位,因节状结构明显、质地更为坚实,其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的功效与普通龙骨基本一致,但收敛固涩作用略强,尤其适用于肾虚不固引起的遗精、带下、崩漏等滑脱证;普通龙骨则更常用于一般性的惊悸失眠、肝阳上亢,临床选择时,若需加强收敛止遗、固涩止血,优先选龙骨节;若以镇惊平肝为主,普通龙骨即可。

问:如何通过图片区分龙骨节与常见的伪品(如石膏、方解石)?
答:可通过四点区分:①形状:龙骨节呈节状、块状,有自然棱线和孔隙;石膏多呈板状、块状,无节状结构;方解石呈菱面体、块状,晶体明显。②表面:龙骨节表面粗糙,有裂纹和深色条纹;石膏表面常有丝绢光泽,方解石表面玻璃光泽强。③断面:龙骨节断面不平整,颗粒状,无光泽;石膏断面呈纤维状,具丝绢光泽;方解石断面平整,玻璃光泽明显。④质地:龙骨节坚硬难碎,击之有“当当”声;石膏质脆易碎,手捻成粉;方解石硬度较高(莫氏硬度3),小刀可划动,断面呈菱面体解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腹泻有哪些独特有效的临床心得?
« 上一篇 09-03
根部药材种子优质繁育需关注哪些关键要素?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