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肠风该用哪些中草药?如何辨证施治见效快?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过肠风”在中医理论中多指肠道感受风热之邪,或湿热蕴结肠道,导致血热妄行,以大便下血、血色鲜红、肛门灼热、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痔疮出血、肛裂、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治疗上常以清热凉血、祛风止血、解毒利湿为原则,以下介绍几味常用的中草药及其应用。

过肠风的中草药

地榆是治疗肠道出血的要药,其性苦、酸、微寒,归肝、大肠经,功善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对于过肠风表现为血色鲜红、肛门肿痛者,地榆既能清泄大肠血分之热,又能收敛止血,单用即可见效,常与槐花、侧柏叶配伍增强疗效,临床可内服煎剂,每次9-15克,或研末外用撒于患处,对痔疮出血、肛裂出血有较好止血效果。

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长于清泻大肠实火,凉血止血兼能清肝泻火,其止血作用较缓和,但善于清泄血分热毒,尤其适用于便血鲜红、伴有口干舌红、苔黄等热象明显者,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槐花含芦丁、槲皮素等成分,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弹性,促进凝血,可单用煎服,或与地榆、黄芩同用以增强清热止血之功,用量一般为10-15克。

侧柏叶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既凉血止血又化痰止咳,尤宜于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其止血特点在于“涩”,能收敛止血,对过肠风兼有咳嗽痰稠者尤为适用,可内服煎剂,10-15克,或炒炭后增强止血效果;外用可鲜品捣烂敷于肛门,缓解肿痛。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大肠经,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良药,对于过肠风因湿热蕴结肠道所致,症见下血色红、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者,黄连能燥湿清热,清除肠道湿热之邪,常与木香、白头翁配伍,如“香连丸”加减,内服剂量一般为2-5克,过量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头翁苦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力较强,尤善于清解大肠热毒,是治疗热毒血痢的要药,对于过肠风兼有热毒炽盛,症见下血紫暗、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者,白头翁配黄连、黄柏、秦皮(即“白头翁汤”),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内服煎剂,10-15克。

过肠风的中草药

仙鹤草苦涩、平,归心、肝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作用广泛,对各种出血证均可应用,尤宜于虚寒性出血与热性出血,其特点在于既能收敛止血,又能补虚,对于过肠风日久、气血亏虚者尤为适宜,可单用大剂量煎服(30-60克),或与党参、阿胶配伍以扶正止血。

马齿苋酸寒,归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兼能止痢,对于过肠风因湿热下注所致,症见便血鲜红、肛门肿痛、腹泻黏液者,马齿苋可鲜品捣汁饮服,或煎汤内服,每次30-60克,外用可煎水熏洗肛门,清热消肿止痛。

以下为常用中草药治疗过肠风的简要归纳: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过肠风表现) 用法用量(内服)
地榆 苦、酸,微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便血鲜红,肛门肿痛 9-15克,煎服
槐花 苦,微寒;肝、大肠经 清热凉血,止血 血色鲜红,口干舌红 10-15克,煎服
侧柏叶 苦涩,微寒;肺、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便血兼咳嗽痰稠 10-15克,煎服或炒炭用
黄连 苦,寒;心、脾、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蕴结,里急后重,苔黄腻 2-5克,煎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头翁 苦,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血痢,下血紫暗,腹痛剧烈 10-15克,煎服
仙鹤草 苦涩,平;心、肝经 收敛止血,补虚 各种便血,尤其久病气血亏虚 10-30克,大剂量可用60克
马齿苋 酸,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湿热下注,便血黏液,肛门肿痛 30-60克,鲜品加倍

使用中草药治疗过肠风时需注意:辨证论治是关键,需根据患者症状(如出血颜色、伴随症状、舌象等)选择合适药物;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药物(如黄连、白头翁),以免损伤脾胃;若出血量较大、反复发作或伴有腹痛发热、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外用药需注意皮肤过敏,使用后若出现红肿瘙痒应停用。

FAQs

过肠风的中草药

  1. 问:过肠风除了内服中草药,还有哪些辅助治疗方法?
    答:辅助治疗包括饮食调理(多食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香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生活习惯调整(避免久坐久站,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便后温水坐浴清洁肛门)、局部用药(如痔疮膏、栓剂外用,或用马齿苋、苦参煎水熏洗),以及适当运动(如提肛运动、散步)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2. 问:所有便血都能用地榆、槐花治疗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并非所有便血都适用,地榆、槐花主要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便血(血色鲜红、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若便血色暗、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脾不统血或气血亏虚),则需温中健脾、益气摄血,可用黄土汤、归脾汤等,不宜单用苦寒药,中草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或长期服用,尤其孕妇、体质虚弱者应谨慎,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如肠镜)明确病因,综合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眼病处方效果如何?适用哪些病症?
« 上一篇 09-03
田七植物如何兼具药用价值与独特生长特性?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