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素有“金不换”之称,其根茎入药,具有止血、活血、消肿定痛等功效,既是日常保健的常用品,也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三七的选购与使用,但市场上品质参差不齐,如何买到优质三七药材植物,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支根(筋条)呈圆柱形或弯曲;侧根(剪口)较细,叶为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小叶3-7片,椭圆至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锯齿,花为伞形花序,果为核果状浆果,熟时红色,这些特征是鉴别三七的基础,避免与菊三七、藤三七等混淆品混淆。
选购三七时,需从外观、产地、生长年限、加工方式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具体要点可通过以下表格梳理:
项目 | 要点说明 |
---|---|
外观形态 | 优质三七主根饱满,表面光滑,有“铜皮铁骨”(铜皮指灰黄色外皮,铁骨指质地坚实),断面灰绿色或黄绿色,菊花心(放射纹理)明显;无空泡、无霉变、无虫蛀 |
产地 | 云南文山为道地产区,因北回归线附近气候(年均温15-19℃,年降水1200-1500mm)、红壤土质(微酸性、富含有机质)适宜三七生长,品质最佳;广西、四川等地也有种植,但有效成分含量略低 |
生长年限 | 三七需3-7年采收,以3年(“春七”)为佳,有效成分(三七皂苷、黄酮等)积累充分;2年“滑七”药效不足,4年以上“老七”产量低,性价比不高 |
加工方式 | 分“生晒七”(直接干燥,保留活性成分,适合打粉、泡酒)、“熟七”(蒸制后干燥,药性偏温,适合炖汤、煲粥);避免选购硫磺熏蒸的“美白三七”,断面颜色过白或有刺鼻气味 |
三七种植对环境要求苛刻,需轮作(忌连作,通常需8-10年休耕),种植周期长,管理精细(需搭棚遮阴,避免强光直射),导致产量有限,近年来,随着野生三七资源枯竭,人工种植成为主要来源,但道地产区文山的种植面积受政策调控,价格波动较大,2023年文山普通三七头(60头/500g)价格约300-400元,优质120头约500-600元。
市场上常见冒充品如菊三七(菊科,断面黄白色,无菊花心),藤三七(落葵科,块茎呈珠状,味苦淡);劣质三七可能用“水泡七”(增重,手感软)、“拼接七”(碎块粘合,易散开),选购时可看“体重”(同等大小下,质越沉越好)、“口嚼”(微苦后回甘,无苦涩味)、“水试”(断面放入温水,溶液呈淡黄绿色,无杂质沉淀)。
保存三七需密封防潮,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可放少量生石灰吸潮;使用时,生三七粉每日3-5g,温水送服,孕妇、经期女性、感冒发热者慎用;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中药“十八反”禁忌)。
相关问答FAQs
问:三七生吃和熟吃功效有什么区别?
答:生三七以活血化瘀、止血定痛为主,适合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改善血液循环)等,常用生粉温水冲服;熟三七经过蒸制,药性由凉转温,以补血、益气、强身为主,适合体质虚弱、贫血、术后恢复等,可炖鸡汤、排骨汤,或熟粉温水冲服,简单说“生消熟补”,需根据体质和需求选择。
问:如何辨别三七是否打蜡?
答:打蜡三七主要用于外观美观、防潮,但过量打蜡可能影响有效成分吸收,辨别方法:①看光泽——自然干燥的三七表面呈哑光或蜡质自然光泽,打蜡三七则过于鲜亮,反光明显;②摸手感——自然三七表面有细微纹理,手感略涩;打蜡三七表面光滑,有“黏手”感;③刮实验——用指甲轻刮表皮,自然三七会掉下细碎表皮,打蜡三七会刮下蜡层(白色粉末);④闻气味——自然三七有淡淡药香,打蜡三七可能有蜡味或异味,建议优先选购无打蜡的“本色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