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莲”是一类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的代表性植物,其不同部位因性味功效差异,形成了多个以“莲”命名或俗称“莲”的中草药,这些药物多源于莲科莲属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别名荷花、莲花、芙蕖等,其根茎(藕)、叶(荷叶)、花(莲花)、种子(莲子)、雄蕊(莲须)、花托(莲房)等均可入药,部分别名含“莲”字的其他植物(如菊科墨旱莲)亦在临床中使用,需注意区分基源与功效,以下从基源植物、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详细介绍常见“叫莲”的中草药。
莲科莲属植物的药用部位及功效
莲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其不同部位的性味与功效各有侧重,临床应用需根据具体症状辨证选用。
莲子
- 基源:莲的成熟干燥种子。
-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涩;归脾、肾、心经。
- 功效主治: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肾虚遗精、带下、心悸失眠等症,如《本草纲目》记载:“莲子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
- 临床应用:常与山药、芡实配伍治脾虚泄泻;与沙苑子、芡实合用治肾虚遗精;配柏子仁、茯苓治心悸失眠。
莲须
- 基源:莲的干燥雄蕊。
-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涩;归心、肾经。
- 功效主治:固肾涩精,主要用于遗精滑精、带下尿频等症,其收敛固涩之力较莲子更强。
- 临床应用:常与芡实、金樱子配伍治肾虚遗精;与桑螵蛸、益智仁合用治尿频遗尿。
莲房
- 基源:莲的干燥花托。
-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涩;归肝经。
- 功效主治:化瘀止血,调经止血,适用于崩漏、尿血、产后瘀阻腹痛、痔疮出血等症,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 临床应用:炒炭配蒲黄、棕榈炭治崩漏下血;配益母草、桃仁治产后瘀阻腹痛。
荷叶
- 基源:莲的干燥或新鲜叶片。
-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涩;归肝、脾、胃经。
- 功效主治: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适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便血、崩漏等症,荷叶炭则偏于止血。
- 临床应用:鲜荷叶配西瓜皮、扁豆花治暑湿泄泻;配升麻、柴胡治脾虚久泻;炒炭配藕节、侧柏叶治便血崩漏。
荷梗
- 基源:莲的干燥叶柄或花柄。
-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归肝、脾、胃经。
- 功效主治:清热解暑,通气宽胸,适用于暑湿胸闷、泄泻、痢疾、产后血晕等症。
- 临床应用:配藿香、佩兰治暑湿胸闷;与紫苏梗、陈皮合用治胸脘痞闷;鲜荷梗捣汁治产后血晕。
藕节
- 基源:莲的干燥根茎节部。
-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涩;归肝、肺、胃经。
- 功效主治:止血化瘀,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症,止血而不留瘀。
- 临床应用:配白茅根、小蓟治血热出血;配三七、蒲黄治瘀血性出血;单用藕节炭研末吞服治咳血。
石莲子
- 基源:莲的老熟果实(或未成熟果实)。
-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涩;归脾、肾、胃经。
- 功效主治:开胃消食,涩肠止泻,用于噤口痢(热病后胃虚不欲食)、呃逆、泄泻等症,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 临床应用:配石菖蒲、黄连治噤口痢;与党参、白术合用治脾虚泄泻;单用研末治呃逆不止。
别名含“莲”的其他中草药
除莲科莲属植物外,部分其他植物的别名中也带“莲”字,需注意区分其基源与功效,避免混淆。
墨旱莲(旱莲草)
- 基源: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全草。
-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酸;归肝、肾经。
-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须发早白、头晕目眩,以及血热出血(如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症。
- 鉴别要点:与莲科植物无关,全草入药,以“补肝肾、凉血”为长,无莲子、莲须等固涩功效。
睡莲
- 基源:睡莲科植物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的根茎或花。
-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肝经。
- 功效主治:安神解暑,用于心烦失眠、暑热烦渴等症,功效类似荷叶但偏于安神,临床使用较少。
常见“叫莲”中草药一览表
名称 | 基源植物 | 药用部位 | 性味归经 | 功效主治 | 常用配伍 |
---|---|---|---|---|---|
莲子 | 莲(Nelumbo nucifera) | 成熟种子 | 平,甘、涩;归脾、肾、心 |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 山药、芡实(脾虚泄泻);沙苑子(遗精) |
莲须 | 莲 | 雄蕊 | 平,甘、涩;归心、肾 | 固肾涩精 | 芡实、金樱子(遗精) |
莲房 | 莲 | 花托 | 温,苦、涩;归肝经 | 化瘀止血,调经止血 | 益母草、桃仁(产后瘀阻) |
荷叶 | 莲 | 叶 | 平,苦、涩;归肝、脾、胃 | 清热解暑,升阳止血 | 西瓜皮(暑湿泄泻);藕节(便血) |
荷梗 | 莲 | 叶柄/花柄 | 平,苦;归肝、脾、胃 | 清热解暑,通气宽胸 | 藿香、佩兰(暑湿胸闷) |
藕节 | 莲 | 根茎节部 | 平,甘、涩;归肝、肺、胃 | 止血化瘀 | 白茅根、小蓟(血热出血) |
石莲子 | 莲 | 老熟果实 | 平,甘、涩;归脾、肾、胃 | 开胃消食,涩肠止泻 | 石菖蒲、黄连(噤口痢) |
墨旱莲 | 鳢肠(菊科) | 全草 | 寒,甘、酸;归肝、肾 |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 女贞子(须发早白);侧柏叶(血热出血) |
相关问答FAQs
Q1:莲子、莲须、莲房都带“莲”,功效有何不同?如何选用?
A:莲子、莲须、莲房虽同源于莲,但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侧重各异,莲子以“补脾、益肾、安神”为主,适用于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心悸失眠等虚证;莲须为莲的雄蕊,偏于“固肾涩精”,专治遗精滑精、带下尿频等滑脱不禁之症;莲房是莲的花托,长于“化瘀止血”,尤其适用于崩漏、产后瘀阻腹痛等瘀血出血证,选用时需根据症状:若需补虚止泻、安神用莲子;若需固涩精关用莲须;若需止血化瘀用莲房。
Q2:墨旱莲和莲科植物的“莲”有什么区别?能混用吗?
A:墨旱莲与莲科植物“莲”基源完全不同: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全草入药,性寒,功效以“滋补肝肾、凉血止血”为主,常用于须发早白、血热出血;而莲科植物的“莲”(如莲子、荷叶等)性多平或温,功效偏于补脾固涩、清热解暑,二者性味、功效差异大,不能混用,肾虚遗精需用莲子、莲须,而非墨旱莲;血热出血可选墨旱莲,也可选荷叶炭、藕节,但需辨证论治,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