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材正值采收期?关键采收技巧如何把握?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药材采收是中药材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临床疗效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采收需综合考虑药材的生长周期、有效成分积累规律、药用部位特性及气候条件等因素,不同类型的药材有其特定的最佳采收时期和方法,以下从药材药用部位出发,详细分析各类药材的适宜采收要点。

什么药材好采收

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采收

根及根茎类药材是药用植物地下部分,如人参、黄芪、当归、丹参、甘草等,其有效成分多在生长后期或休眠期积累较多,此类药材一般宜在秋末至春初采收,此时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养分向根部回流,根或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达到峰值,且肉质饱满、品质优,人参需生长5-6年后于9-10月采收,此时人参皂苷含量最高;黄芪在栽培3-4年秋季采挖,根条粗壮、粉性足,采收时需深挖避免损伤,采后立即洗净、晒干或切片干燥,防止霉变,若采收过早(如夏季),植株生长旺盛,根部有效成分未充分积累,且含水量高,不易干燥;过晚则可能受冻或腐烂,影响质量。

全草类药材的采收

全草类药材包括地上全草(如薄荷、蒲公英、紫苏)、带花或果实的地上部分(如益母草、荆芥),其有效成分多为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多在植株生长旺盛期或开花初期含量最高,此类药材宜在营养生长末期至开花初期采收,此时植株生命力强,有效成分积累充分,且叶片繁茂、色泽鲜绿,薄荷在开花前10天左右采收,挥发油含量可达最高(含油量约1%-2%);蒲公英在春季幼苗期至开花初期采挖,叶片肥厚,有效成分蒲公英甾醇含量丰富,采收时应选择晴天露水干后,割取地上部分,阴干或晒干,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挥发油散失,部分全草类药材(如茵陈)需在幼苗期采收,若采收过晚(如长大成蒿),则药效显著降低。

花类药材的采收

花类药材包括花朵(如金银花、菊花)、花蕾(如丁香、槐米)、花序(如款冬花、旋覆花),其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黄酮类、甙类等,对采收时间要求严格,需在含苞待放至初花期采收,此时花朵有效成分含量高,且色泽、香气佳,金银花宜在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摘花蕾(二白期至银花期),此时绿原酸含量可达5%以上,若花开过盛,则有效成分流失;槐米需在花蕾未开放时采收,芦丁含量可达20%以上,开花后含量骤降,采收时应轻采轻放,避免揉搓,及时干燥(阴干或低温烘干),防止花朵变色、霉变,部分花类药材(如菊花)需分批采收,因开花期较长,需每隔3-5天采摘一次,确保质量。

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采收

果实类药材分成熟果实(如枸杞、山楂、枳实)和未成熟果实(如青皮、乌梅),种子类药材(如决明子、车前子、酸枣仁)多在果实成熟时采收。成熟果实宜在果实自然成熟、果皮变色时采收,此时糖分、有机酸及有效成分积累充足,如枸杞在夏季至秋季果实呈鲜红色时采摘,枸杞多糖含量最高;山楂在霜降后采收,果肉厚实、有机酸含量高。未成熟果实需在果实未完全成熟时采收,如青皮在幼果期采收,挥发油含量高;乌梅在果实未成熟时采青,经炮制后有机酸含量达标,种子类药材需在果实成熟但未开裂时采收,避免种子散落,如决明子在荚果变黄、种子变硬时割取植株,晒干后脱粒,采收后果实应及时晒干或低温干燥,种子需去除杂质,储存于干燥处,防止虫蛀。

什么药材好采收

叶类药材的采收

叶类药材包括叶片(如艾叶、紫苏叶)、带叶嫩枝(如侧柏叶、薄荷叶),其有效成分多为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宜在植物生长旺盛期采收,此时叶片肥厚、有效成分含量高,艾叶在夏季花未开时采收,叶片背面灰白色绒毛多,挥发油(桉油精)含量丰富;紫苏叶在夏秋季采收,嫩叶香气浓郁,含紫苏醛约0.3%-0.5%,采收时应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采摘叶片或带叶嫩梢,避免采摘老叶(有效成分低),部分叶类药材(如桑叶)需经霜后采收(霜桑叶),此时芸香苷含量显著增加,药效更佳,采后应及时摊开晾干,避免堆积发热导致叶片变黄。

皮类药材的采收

皮类药材包括树皮(如杜仲、黄柏、厚朴)、根皮(如牡丹皮、地骨皮),其有效成分多为生物碱、苷类、木脂素类,宜在春末夏初或秋季采收,此时树液流动旺盛,皮层与木质部易分离,且养分充足,杜仲在“夏至”前后剥皮,此时橡胶丝丰富,有效成分杜仲胶含量高;黄柏在生长季5-6月剥皮,小檗碱含量可达4%以上;牡丹皮在秋季采挖根部,剥皮后晒干,丹皮酚含量较高,采收时需注意“环状剥皮”或“半环状剥皮”,避免损伤树木生长点,根皮则需挖取根部,趁鲜刮去外皮,晒干或阴干,皮类药材采收后应尽快加工,防止久堆发霉有效成分流失。

菌类及藻类药材的采收

菌类药材(如茯苓、灵芝、冬虫夏草)和藻类药材(如海带、昆布、螺旋藻)采收需根据其生长特性确定,茯苓在接种后2-3年,当茯苓皮颜色变深、龟裂时采收,此时菌核饱满;灵芝子实体成熟(菌盖边缘变薄、释放孢子粉)时采收,灵芝三萜含量最高,冬虫夏草在夏季积雪融化后(5-6月)采挖,此时虫体饱满,子实体未长出;海带在生长旺盛期(夏秋季)采收,叶片肥厚,碘、藻胶含量高,采收时需小心挖掘,避免破坏菌核或藻体,及时干燥(菌类阴干,藻类晒干)。

不同类型药材采收要点归纳

为更直观对比各类药材的采收规律,以下表格归纳关键信息:

什么药材好采收

药材类型 最佳采收时期 代表药材 采收要点
根及根茎类 秋末至春初(休眠期) 人参、黄芪、当归 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挖,避免损伤,洗净及时干燥
全草类 营养生长末期至开花初期 薄荷、蒲公英、益母草 选晴天露水干后割取,阴干防挥发油散失,幼苗期采收的需及时(如茵陈)
花类 含苞待放至初花期 金银花、菊花、槐米 轻采轻放,避免揉搓,分批采收(如菊花),及时干燥防变色
果实与种子类 果实成熟期(未成熟果实除外) 枸杞、决明子、青皮 成熟果实采变色后,未成熟果实采幼果,种子采未开裂果实,及时干燥防虫蛀
叶类 植物生长旺盛期 艾叶、桑叶、紫苏叶 上午露水干后采嫩叶,霜后采收更佳(如桑叶),避免堆积发热
皮类 春末夏初或秋季 杜仲、黄柏、牡丹皮 树液流动时剥皮,环状剥皮保护树木,根皮趁鲜刮外皮,及时干燥
菌藻类 子实体/菌核成熟期 茯苓、灵芝、海带 小心挖掘避免破坏,菌类阴干,藻类晒干,冬虫夏草趁鲜干燥

采收注意事项

  1. 气候与天气:宜选择晴天露水干后或阴天采收,避免雨天导致药材霉变或有效成分流失。
  2. 采收方法:根据药用部位选择工具(如挖根用锄头,采花用手),避免机械损伤,确保药材完整。
  3. 资源保护:野生药材需合理采挖,轮采轮育,如采挖根茎时留部分根茎繁殖,避免过度采挖导致资源枯竭。
  4. 加工及时性:药材采收后应尽快进行清洗、切片、干燥等初加工,防止有效成分分解或变质。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同一药材在不同采收时间质量差异很大?
A1: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随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而动态积累,根及根茎类药材在秋冬休眠期,养分向根部回流,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黄芪甲苷)含量达到峰值;若在夏季采收,植株处于生长旺盛期,根部养分供应地上部分,有效成分含量较低,花类药材(如金银花)在花蕾期绿原酸含量最高,开花后因挥发油散失和有效成分转化,药效显著下降,采收时间直接影响药材的临床疗效和经济价值。

Q2:如何判断果实类药材是否达到最佳采收期?
A2:判断果实类药材采收期需结合外观特征、有效成分积累及用途:①成熟果实(如枸杞、山楂):果皮颜色由绿转红/黄,果肉变软,有自然香气,种子坚硬;②未成熟果实(如青皮、乌梅):果实饱满、果皮呈绿色/黄绿色,未完全木质化;③种子类(如决明子):荚果变黄、变干,种子与果皮分离且不易脱落,部分药材需通过检测有效成分含量(如山楂的有机酸、枸杞的枸杞多糖)确定最佳采收期,确保质量达标。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回虫病,古籍辨证方剂与现代临床疗效如何?
« 上一篇 09-03
新鲜黄精药材回收多少钱一斤?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