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痈是中医外科常见病证,指发生于臀部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臀部疖、痈或肛周脓肿等,本病多由湿热火毒蕴结,或外感风热湿邪,或饮食不节致湿热内生,流注臀部;或跌仆损伤致瘀血停滞,郁久化热而成,临床以臀部初起红肿热痛,成脓后波动感明显,溃后脓出黄稠为特点,中医治疗臀痈注重内外合治,根据病程分期辨证论治,兼顾整体调护,疗效显著。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臀痈的发生与外感、内伤、外伤密切相关,外感风热湿邪,或久坐湿地,湿热浸淫,阻滞经络;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下注臀部;跌仆撞击,局部瘀血停滞,瘀久化热,湿热瘀毒互结,壅滞气血,腐肉成痈,病位在臀部肌肉,涉及肝、脾、胃等脏腑,核心病机为“湿热火毒瘀滞,气血壅塞”,若早期失治误治,毒邪内陷,可致毒走窜,变生“疔疮走黄”等危重症。
辨证论治
臀痈的治疗需遵循“消、托、补”三大总则,根据初起、成脓、溃后三期分别论治。
(一)内治法
-
初期(红肿热痛期)
证候:臀部初起硬块、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不变,边界不清,活动受限,伴恶寒发热、头痛、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陈皮、枳实行气散结;牛膝引药下行,若湿热偏盛,加黄柏、薏苡仁;风热外袭,加荆芥、防风。 -
成脓期(脓肿形成期)
证候:臀部红肿加剧,疼痛如鸡啄,按之应指,肿块中央变软,可触及波动感,伴壮热不退、口干舌燥、纳差,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热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减,常用药物:黄芪托毒排脓;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穿山甲、皂角刺穿透经络,直达病所,溃脓外出;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若脓肿深大,加牛膝引药下行;便秘腑实,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 -
溃后期(脓肿溃破期)
证候:脓肿自溃或切开引流后,脓液黄稠,肿痛渐消,疮面肉芽生长缓慢,伴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托毒生肌。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益气托毒;当归、白芍养血和营;白术、茯苓健脾化湿;皂角角、穿山甲托毒生肌;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若疮面久不愈合,加白及、象皮生肌敛疮;阴虚明显,加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
(二)外治法
外治法是臀痈治疗的重要环节,需根据病程分期选择合适方法,具体如下表:
分期 | 治法 | 代表方药/操作 | 适应证 |
---|---|---|---|
初期(红肿热痛) | 消肿散结、清热解毒 | 金黄膏、玉露膏外敷;或鲜蒲公英、野菊花捣烂外敷 | 肿块局限、未成脓者 |
成脓期(应指期) | 透脓引流 | 切开排脓(切口应足够大,低位引流,避免损伤筋膜) | 肿块中央变软、有波动感者 |
溃后期(脓出阶段) | 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 九一丹药线引流,脓尽后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 | 脓液未尽、疮面未愈者 |
其他疗法
- 针灸治疗:初期取穴秩边、环跳、委中、大肠俞、承山,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分钟,可清热通络、消肿止痛;成脓期加用阿是穴(围刺),促进脓液排出。
- 熏洗疗法:溃后期用苦参汤(苦参、蛇床子、蒲公英、白芷)熏洗,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清洁疮面、燥湿止痒。
- 饮食疗法:初期可食绿豆薏仁汤、金银花茶,清热利湿;溃后期用黄芪山药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益气养血生肌。
调护与预防
- 调护:治疗期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挤压;疮面未愈时忌游泳、盆浴;忌食辛辣、肥甘、发物(如辣椒、羊肉、海鲜),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服用麻仁丸等。
- 预防:保持臀部皮肤清洁,避免久坐潮湿之地;积极治疗糖尿病、肛周炎等基础疾病;外伤后及时清洁消毒,防止感染;适度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情志内伤。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臀痈患者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哪些食物应该避免?
解答:臀痈患者饮食需遵循“清热利湿、忌口发物”原则,初期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梨、西瓜等,可辅助食用绿豆薏仁汤(绿豆、薏苡仁煮水)清热利湿;成脓期宜食富含蛋白质且易吸收的食物,如瘦肉粥、鱼肉、鸡蛋等,促进脓液排出;溃后期宜食益气养血之品,如黄芪山药粥、红枣、桂圆、瘦肉汤等,促进疮面愈合,需忌食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生姜)、肥甘厚味(肥肉、油炸食品)、发物(羊肉、海鲜、鹅肉、香菜)及温补之品(人参、鹿茸),以免助湿生热,加重病情;戒烟酒,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问题2:臀痈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中医如何处理脓肿形成后的情况?
解答:臀痈是否需手术需根据病程阶段决定。初期(未成脓)以中药内服、外敷保守治疗为主,避免过早手术;成脓期(脓肿形成,有波动感)需及时手术切开引流,否则脓毒内陷可引发毒血症,此时中医主张“手术切开+中药调理”:切口应足够大(一般≥3cm),低位引流,确保引流通畅,避免脓液残留;术后用九一丹(熟石膏、升丹)药线引流,提脓祛腐,脓尽后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生肌收口,同时配合内服透脓散(成脓期)或托里消毒散(溃后期),促进脓液排出、疮面愈合,若患者年老体弱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基础病后再手术,术后加强抗感染及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