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桑树根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或切段晒干入药,其性味甘、寒,归肺、脾经,作为传统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桑根“功专泻肺利水,平喘止咳”,《本草经集注》亦言其“长于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含黄酮类、生物碱、多糖、挥发油等成分,具有多重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广泛。
桑树根的主要功效及应用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桑树根性寒,善清肺胃实热及热毒,对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毒疮疡等症有显著疗效,传统中医常配伍黄芩、金银花、连翘等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如治肺热咳嗽,可单用桑树根30g煎服,或与枇杷叶、前胡同用以清肺化痰;治咽喉肿痛,可配伍牛蒡子、射干、桔梗等利咽消肿,缓解咽部红肿、吞咽困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树根中的黄酮类成分(如桑皮苷A、槲皮素)具有显著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咽喉及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其挥发油中的柠檬醛、桉叶素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辅助控制感染,促进炎症消退。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桑树根能祛风通络,尤善治疗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等症,尤适用于湿热痹阻型风湿病,中医认为“湿性黏滞,风性善行”,桑树根性寒能清湿热,甘味能缓急止痛,常配伍威灵仙、秦艽、独活等祛风除湿药,或与牛膝、杜仲补肝肾、强腰膝同用,标本兼顾,现代研究发现,桑树根中的多糖成分可调节免疫功能,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对关节的损伤;其生物碱类成分(如桑根碱)具有镇痛作用,能提高痛阈,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对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有辅助治疗价值,桑树根外用可治跌打损伤,取鲜根捣烂外敷患处,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利水消肿,泻肺平喘
桑树根根皮(桑根白皮)长于泻肺利水,而桑树根整体亦具利水消肿之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肺气壅滞之喘咳等症。《名医别录》言其“主水肿,腹满鼓胀,短气”,临床常配伍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利水渗湿药,治疗风水肿(急性肾炎水肿)、皮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促进水液代谢,减轻水肿症状,对于肺失宣降、痰壅气喘之症,桑树根能泻肺平喘,配伍麻黄、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加减)以宣肺降气,或与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泻火,治疗肺热喘咳、痰黄黏稠,现代药理证实,桑树根中的利尿成分(如桑根酮)能增加尿钠、尿钾排泄,具有温和的利尿作用,且无电解素紊乱副作用,适合慢性水肿患者长期调理。
其他功效
现代研究还发现桑树根具有降血糖、调节血脂、抗肿瘤等作用,其含有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辅助治疗;黄酮类成分可抑制胆固醇吸收,促进胆固醇代谢,改善高脂血症;桑树根提取物对肝癌、肺癌等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但需注意,抗肿瘤作用仍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
桑树根的临床应用配伍(表格)
适应症 | 常用配伍 | 用法用量 |
---|---|---|
肺热咳嗽 | 桑树根30g,黄芩15g,浙贝母10g,桔梗10g |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
风湿痹痛 | 桑树根20g,威灵仙15g,秦艽12g,牛膝15g,独活10g | 水煎服,每日1剂;或泡酒饮用 |
咽喉肿痛 | 桑树根25g,牛蒡子15g,射干12g,金银花20g,甘草6g | 水煎含服,药渣可外敷颈部 |
水肿、小便不利 | 桑树根30g,茯苓20g,泽泻15g,车前子15g(包煎),白术12g |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
跌打损伤 | 鲜桑树根适量,捣烂加白酒调匀,外敷患处(皮肤破损者禁用) | 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
糖尿病辅助治疗 | 桑树根30g,天花粉15g,黄精15g,麦冬12g | 水煎服,每日1剂,长期服用 |
使用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加重腹泻、腹痛;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桑树过敏者禁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避免与强效利尿剂(如呋塞米)长期联用,以防电解质紊乱。
- 用法用量:内煎汤常用量为10-30g,鲜品可增至5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相关问答FAQs
Q1:桑树根和桑根白皮是一回事吗?功效有何不同?
A:桑树根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部,包括根皮和木质部;桑根白皮(桑白皮)则是桑根的白色内皮,二者来源相同但药用部位不同,桑树根整体性味甘寒,偏于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桑根白皮则长于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肺热喘咳、水肿尿少,药性较桑树根更偏泻肺,通络之力稍弱,简单说,桑树根“通络”作用更强,桑根白皮“泻肺利水”作用更突出。
Q2:桑树根可以长期服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A:桑树根作为中药,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虽其性平和,但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便溏等,若需长期调理(如糖尿病辅助治疗、慢性风湿病),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配伍健脾和胃药(如白术、茯苓)同用,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桑树根采集需注意来源,避免误用喷洒农药的桑树根,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