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草作为传统中草药,其图片识别是鉴别真伪、确保药用安全的重要环节,小通草原名“大通草”,后因部分地区将茎髓细小的称为“小通草”,以区别于茎髓较粗的“大通草”,其来源主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或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的干燥茎髓,不同来源的小通草在性状、图片特征上存在细微差异,需结合多方面细节综合判断。
小通草的来源与基本性状
小通草的来源直接影响其外观特征,五加科通脱木的小通草,主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药材多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0.5-2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纹及纵向的凹沟,质轻松,捏之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有银白色光泽,中空或半中空,放大镜下可见不规则裂隙,气微,味淡。
旌节花科植物的小通草(俗称“小通草”或“小通花”),主产于西南、华南地区,茎髓较细,直径0.3-1cm,表面类白色或青白色,纵纹较细密,质脆,易折断,断面具多数排列整齐的同心环状纹理,中心有细小空心,银白色光泽较通脱木更明显,两者均以色白、有光泽、质轻松者为佳。
小通草图片识别的关键特征
通过图片鉴别小通草,需重点关注以下细节:
整体形态与颜色
- 五加科小通草:圆柱形,粗细均匀,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偶见浅棕色皮层残留(未去净外皮时),整体呈半透明状,可见细纵纹。
- 旌节花科小通草:细圆柱形或扁圆柱形,表面类白色,部分略带青灰色,纵纹细而密集,整体质地较前者更脆,图片中可见断面纹理更清晰。
断面特征
- 五加科小通草:断面平坦,中空明显,银白色光泽呈丝状或薄膜状,用手捏搓后可恢复原状(弹性),放大观察可见裂隙及层状结构。
- 旌节花科小通草:断面具多层同心环状纹理(类似“年轮”),中心空心较小,银白色光泽呈颗粒状或细密丝状,质地脆,断面不易变形。
气味与质地
图片虽无法直接感知气味,但可通过质地判断:五加科小通草质轻、有弹性;旌节花科小通草质脆、易折断,若图片中药材呈硬质、无光泽,可能是混淆品(如实心通草或伪制品)。
不同来源小通草图片特征对比
特征 | 五加科通脱木小通草 | 旌节花科植物小通草 |
---|---|---|
直径 | 5-2cm | 3-1cm |
表面颜色 | 白色或淡黄色,浅纵纹 | 类白色或青白色,细密纵纹 |
断面 | 平坦,中空明显,银白色丝状光泽 | 多层同心环纹,中心小空心,颗粒状光泽 |
质地 | 轻松,有弹性 | 脆,易折断 |
小通草的功效与应用
小通草性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利尿、下乳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淋证、水肿,以及产后乳汁不足等症,如《本草纲目》记载其“利小便,排脓,治喉痹,洗疮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通草含多糖、木聚糖等成分,具有利尿、抗炎作用。
在应用时,小通草多煎汤内服(3-6g),或入丸散;外用可研末撒患处,需注意,气虚体弱、孕妇及无湿热者慎用,避免与辛温燥热药物同用,以免降低药效。
小通草的常见混淆品鉴别
市场上小通草易与以下药材混淆,可通过图片特征区分:
- 大通草(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茎,呈长圆柱形,直径1-3.5cm,表面有厚实的栓皮,断面可见放射状纹理,无银白色光泽,质硬。
- 灯心草:为灯心草科植物干燥茎髓,细小直径0.1-0.3cm,表面类白色,断面实心,无同心环纹,质地极脆,易碎成细条。
- 伪制通草:用淀粉、石膏等压制而成,表面白色无纹理,断面粗糙无光泽,遇水易散开。
拍摄与识别小通草图片的技巧
若需通过图片鉴别小通草,建议拍摄时注意:① 自然光下拍摄,避免色差(如灯光下可能偏黄或偏蓝);② 同时拍摄整体形态与断面细节,便于观察纵纹、空心及光泽;③ 可与已知真品图片对比,重点关注直径、断面纹理和颜色差异。
FAQs
Q1:小通草图片中如何区分真伪?
A:真品小通草(五加科或旌节花科)断面有银白色光泽,五加科者中空明显、有弹性,旌节花者具同心环纹;伪品(如淀粉制品)无光泽,断面粗糙,质地僵硬,真品直径通常不超过2cm,若图片中药材粗大、实心,可能是大通草或混伪品。
Q2:小通草图片中看到的“银白色物质”是什么?
A:小通草断面或表面的银白色光泽,是其茎髓中含有的“通脱木”(一种多糖类物质)在光反射下的特征,为小通草的有效成分之一,该物质呈丝状或薄膜状,捏搓后可变形,是鉴别真品的重要标志,若为颗粒状或粉末状,可能是掺伪或加工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