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一蛇连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蛇连,学名Hemsleya amabilis,别名蛇莲、金锁匙、地藕等,为葫芦科雪胆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干燥块根是传统中草药,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海拔1000-2000米山坡林下或灌丛中,因块根表面有蛇皮状环纹,断面类白色且呈丝连状,故名“蛇连”,在民间有“草药小金刚”之称,兼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

中草药一蛇连图片

植物形态与生长特性

蛇连植株长可达3-5米,茎纤细,卷须与叶对生,叶片为掌状复叶,小叶5-7片,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叶面深绿、叶背浅绿,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期6-8月;果实为浆果,椭圆形,成熟时深紫色,内有种子多数,其药用部位为秋季采挖的块根,呈纺锤形或长圆柱形,长5-15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不规则纵沟和横向皮孔,质坚实,断面平坦,粉性,味苦而回甘。

药用价值与现代研究

蛇连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三萜皂苷(如蛇莲皂苷A、B)、生物碱、黄酮类、多糖及氨基酸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具有显著抗炎、抗病毒、镇痛、止咳平喘及调节免疫等作用,三萜皂苷是其核心活性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酮类成分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咳嗽气喘;多糖则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辅助抗肿瘤。

传统应用与配伍

中医理论认为蛇连性寒,味苦、微甘,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通便之效,传统多用于治疗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痈肿疮毒,以及湿热泻痢、跌打损伤等,内服可煎汤(6-12g)、研末吞服(1-3g),或浸酒外用;外用可取鲜品捣烂敷于患处,或研末调敷,治咽喉肿痛,常配伍板蓝根、牛蒡子、金银花等;治肺热咳嗽,可配桑白皮、黄芩、贝母;治疮疡肿毒,可配蒲公英、野菊花、连翘。

中草药一蛇连图片

注意事项与资源保护

蛇连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经期女性禁用,过量服用易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因其野生资源生长缓慢,过度采挖导致野生种群数量锐减,已被列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三级保护植物,目前云南、四川等地已开展人工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种子繁殖或块根分株育苗,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蛇连基本信息表

项目
拉丁学名 Hemsleya amabilis
科属 葫芦科雪胆属
药用部位 干燥块根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微甘;归肺、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 三萜皂苷、生物碱、黄酮类、多糖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平喘,利湿通便
主治 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痈肿疮毒,湿热泻痢,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研末1-3g,外用: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经期女性禁用

相关问答FAQs

Q1:蛇连和蛇莓有什么区别?
A:蛇连与蛇莓虽名中带“蛇”,但科属、形态及功效差异显著,蛇连为葫芦科雪胆属,药用块根,性寒,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蛇莓为蔷薇科蛇莓属,全草入药,性凉,主清热凉血、消肿散结,形态上,蛇连为草质藤本,块根纺锤形;蛇莓为匍匐草本,叶为三出复叶,浆果红色,两者功效虽均有清热解毒,但蛇连侧重止咳,蛇莓偏于凉血消肿。

Q2:蛇连可以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服用,蛇连性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其含三萜皂苷类成分,过量可能影响肝肾功能,临床建议短期使用,症状缓解后即停用,或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药物(如白术、茯苓)以减轻寒凉之性,慢性病患者、儿童及老人需谨慎,用药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

中草药一蛇连图片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脱肛用什么药
« 上一篇 09-05
哪些盆栽中草药最好种?新手在家种植能轻松养护吗?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