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乌藤药材有哪些功效、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紫乌藤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的干燥藤茎,别名“紫金藤”“乌骨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传统中药,尤以长江流域及以南诸省分布广泛,多生长于山坡、林缘、灌丛中,秋季采收,晒干或切片入药,其名“紫乌”源于藤茎断面呈紫褐色,老藤外皮灰褐带紫,且具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之效,在民间素有“通络仙草”之称。

紫乌藤药材

从性状特征来看,紫乌藤呈圆柱形,弯曲不直,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点状皮孔及细长的侧枝痕迹,栓皮常呈片状剥落,露出灰黄色的皮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木部宽广,呈淡黄色或黄白色,可见放射状纹理与多数小孔(导管),中心有髓或已中空;气微,味苦,以条粗、断面色黄白、皮部厚者为佳。

性味归经方面,紫乌藤性寒,味苦、辛,归肝、脾、肾经,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寒能清热,味苦辛可燥湿通络,故具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活血消肿、解毒利咽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筋骨伤损)、痈肿疮毒(皮肤红肿热痛、未溃或已溃)、咽喉肿痛(风热乳蛾、喉痹)等症,内服外用皆可,如《本草拾遗》载其“主水肿痈肿,恶疮”,《岭南采药录》言其“祛风,活血,治风湿关节痛”。

现代研究证实,紫乌藤的药理活性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其主要含生物碱类(如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木兰花碱)、黄酮类(木犀草素、芹菜素)、有机酸(阿魏酸、绿原酸)、挥发油(石竹烯、柠檬烯)及三萜类等成分,粉防己碱是其抗炎、镇痛的核心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2、白三烯B4)的释放,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保护关节软骨免受氧化损伤;生物碱还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T细胞过度活化,对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改善作用。

紫乌藤的临床应用广泛,单用或配伍均可,治疗风湿热痹,常与忍冬藤、络石藤、黄柏同用,以增强清热通络之效;治疗跌打损伤,可配伍当归、红花、乳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疗咽喉肿痛,可配伍板蓝根、牛蒡子、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现代制剂中,也有以紫乌藤为主药的风湿膏药、跌打损伤喷雾剂等外用制剂,通过透皮吸收直达病灶,减轻局部疼痛和炎症。

紫乌藤药材

用法用量上,紫乌藤内服煎汤常用量为10-15g,鲜品可用30-60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患处,但需注意,紫乌藤性寒,脾胃虚寒者慎服,易致腹痛、腹泻;孕妇忌用,其活血通络作用可能引发流产;过量服用(超过30g/日)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

为更直观展示紫乌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特整理如下:

成分类别 代表化合物 主要药理作用
生物碱类 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 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肿瘤
黄酮类 木犀草素、芹菜素 抗氧化、抗炎、保护血管内皮
有机酸类 阿魏酸、绿原酸 抗氧化、抗菌、解热
挥发油类 石竹烯、柠檬烯 抗菌、驱虫、局部麻醉

紫乌藤在现代研究中还显示出抗肿瘤潜力,其提取物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辅助治疗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但相关研究多处于实验阶段,临床应用需进一步验证。

相关问答FAQs

Q1:紫乌藤与防己(粉防己)是同一种药材吗?有何区别?
A:紫乌藤与防己(粉防己)虽同属防己科植物木防己,但药用部位不同:紫乌藤为藤茎,而防己为干燥根,二者功效侧重有别:紫乌藤长于通络止痛、活血化瘀,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防己则偏于利水消肿,善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紫乌藤性寒,兼能清热解毒;防己利水作用较强,但通络之力稍弱,临床需根据病症选择,不可混用。

紫乌藤药材

Q2:紫乌藤长期服用会有不良反应吗?哪些人群禁用?
A:紫乌藤虽为中药,但长期服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其性寒苦降,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易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含有的生物碱成分过量(超过30g/日)可能损伤肝肾功能,表现为乏力、黄疸、尿少等,孕妇禁用(活血通络易致流产),月经期女性慎用(可能加重出血),对防己科植物过敏者禁用,建议用药前咨询医师,中病即止,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瘿瘤中医治疗可靠吗?疗效与安全性如何?
« 上一篇 09-05
中医治疗不育不孕效果如何?辨证论治有何关键优势?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