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皮肤病中医治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慢性皮肤病是指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一类皮肤疾病,如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白癜风等,其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免疫、情志等因素相关,中医治疗慢性皮肤病历史悠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理脏腑、气血、阴阳,结合内外同治,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皮肤病中医治疗

中医对慢性皮肤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慢性皮肤病的发病与“内因”“外因”密切相关,外因多为风、湿、热、燥、虫、毒等外邪侵袭,阻滞肌肤;内因则与脏腑功能失调(如肺、脾、肝、肾功能失常)、气血失和、情志内伤等相关,慢性病程中,“虚”“瘀”“湿”是核心病机:久病耗伤气血,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脾虚失运,湿浊内生,蕴结肌肤;气滞血瘀,经络阻塞,导致皮肤粗糙、肥厚、色素沉着等,中医治疗注重“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慢性皮肤病的常见证型与辨证论治

慢性皮肤病种类繁多,证型复杂,临床需根据皮损特点、伴随症状、舌脉等进行辨证,以下为常见证型及治疗思路: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
血虚风燥型 皮肤干燥、脱屑、粗糙,瘙痒剧烈,夜间尤甚,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脉细弱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生地、白芍、何首乌、荆芥、防风、黄芪、蒺藜、甘草
湿热蕴结型 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渗出明显,瘙痒灼热,纳差,口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萆薢渗湿汤加减 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芍、丹皮、苦参、滑石、通草、茯苓、甘草
肝郁化火型 皮疹多分布于躯干、四肢,情绪波动时加重,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 疏肝解郁,清泻肝火 丹栀逍遥散加减 丹皮、栀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薄荷、黄芩、钩藤、甘草
脾虚湿蕴型 皮疹淡红或暗红,鳞屑较多,病程缠绵,纳差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健脾益气,除湿止痒 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白扁豆、陈皮、砂仁、莲子、甘草
瘀血阻络型 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甚至出现瘀斑、结节,舌暗或有瘀斑,脉涩 活血化瘀,通络止痒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丹参、鸡血藤、乌梢蛇、甘草

中医特色外治法

外治法是慢性皮肤病治疗的重要补充,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直达病所,常与内服药物协同增效:

中药外敷

适用于急性渗出期或红斑、丘疹明显者,如马齿苋、黄柏、苦参、地榆各30g,煎水冷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具有清热燥湿、收敛止痒作用;或用青黛膏、氧化锌油外涂,保护皮肤屏障。

中药熏洗

适用于慢性肥厚性皮损(如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徐长各30g,煎汤先熏后洗,水温适宜(约40℃),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可祛风止痒、软化角质。

慢性皮肤病中医治疗

针灸疗法

通过调节经络脏腑功能,改善皮肤微循环,常用穴位:血海(健脾养血)、足三里(益气健脾)、三阴交(调理肝肾)、曲池(清热祛风)、阿是穴(局部取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或配合艾灸温通经络,适用于血虚风燥、脾虚湿蕴型患者。

拔罐与走罐

选取背部膀胱经(如肺俞、脾俞、肾俞)或患部周围,采用闪罐、留罐或走罐法,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改善局部气血瘀滞,对银屑病、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疗效。

穴位贴敷

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内病外治,如三伏贴(白芥子、细辛、甘遂等)贴敷肺俞、脾俞,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慢性皮肤病冬季复发;或用当归、红花、冰片研末调敷患处,活血通络。

日常调理与预防

慢性皮肤病易反复,需结合日常生活调养,巩固疗效:

饮食调理

  • 血虚风燥型:多食养血润燥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百合、银耳,忌辛辣、烟酒。
  • 湿热蕴结型:饮食清淡,多食绿豆、冬瓜、苦瓜,忌肥甘厚味、海鲜发物。
  • 脾虚湿蕴型:宜健脾利湿,如山药、莲子、薏苡仁、赤小豆,忌生冷、油腻。

情志调摄

肝郁化火型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可通过听音乐、练八段锦、太极拳等方式舒缓情绪,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情志舒畅有助于肝气条达,缓解皮损。

慢性皮肤病中医治疗

皮肤护理

  • 避免过度搔抓、热水烫洗,以防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 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沐浴露,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剂(如医用尿素霜),保护皮肤屏障。
  • 穿棉质宽松衣物,避免化纤、羊毛制品直接接触皮肤。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慢性皮肤病中医治疗一般需要多久才能见效?
解答:慢性皮肤病病程长、易反复,中医治疗见效时间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病程长短、证型复杂程度、患者依从性及生活习惯,一般而言,轻症(如轻度慢性湿疹)通过1-2周的内服外治可缓解症状;重症(如泛发性银屑病、顽固性神经性皮炎)需坚持治疗1-3个月,待皮损稳定、瘙痒减轻后,再以调理体质为主,减少复发,建议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

问题2:中医治疗慢性皮肤病会不会有副作用?如何避免?
解答:规范化的中医治疗安全性较高,但若辨证不当或药物滥用,也可能出现副作用,如长期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黄连、黄柏)可能损伤脾胃,导致腹泻、食欲不振;含重金属的外用药(如含雄黄、汞制剂)过量使用可能引起皮肤刺激或全身中毒,为避免副作用:①需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避免自行用药;②内服药物需注意配伍禁忌,如脾胃虚弱者慎用苦寒药物;③外用药需从小面积试用,无过敏反应后再扩大使用;④孕妇、儿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骨折,疗效恢复快不快?
« 上一篇 09-05
中医治疗阳痿早泄药方效果如何?安全吗?适用哪些人?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