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根毛为民间常用草药,系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因其根呈红棕色、表面具细密根毛而得名,主产于我国河南、陕西、安徽、河北等地,具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用于血热出血、经闭瘀阻、跌打损伤等症,本文将从药材来源、性状特征(结合图片描述)、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功效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并附性状鉴别表及常见问题解答。
药材来源与植物形态
红根毛的原植物为茜草,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2米,根茎横生,细长结节状,根丛生,数条至数十条,呈圆柱形,红棕色至暗红棕色,表面具细纵皱纹及多数细小支根根毛,茎四棱形,棱上倒生皮刺,叶4片轮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剑形,叶柄较长,托叶叶状,2裂,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黄白色,花冠辐状,浆果球形,熟时红色,药用部位为秋季或春初采挖的干燥根及根茎,挖取后除去泥沙,干燥即可入药。
药材性状特征(结合图片描述)
红根毛的性状特征是鉴别真伪的关键,其外观特征在药材图片中呈现以下特点:
- 整体形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根数条至数十条,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30cm,直径0.2-1.0cm,有的根头部残留茎基或细根。
- 表面特征:根表面红棕色至暗红棕色,具细密纵皱纹及多数细小支根根毛,根毛呈白色或淡黄色,长约0.5-1mm,放大观察可见根毛呈绒毛状,紧贴根表,部分根毛因干燥脱落而留有痕迹(图片中可见局部根毛脱落后的凹凸感)。
- 质地与断面: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红棕色,木部浅黄棕色,皮部占较大比例,可见多数黄白色小点(导管),木部射线清晰,呈放射状排列(图片中断面皮木部界限分明,皮部红褐色,木部浅黄色)。
- 气味与味道:气微,味微苦、涩,嚼之有砂粒感(因含草酸钙结晶)。
不同生长年限的红根毛性状略有差异:1-2年生根较短小,根毛较稀疏;3年生以上根粗壮,根毛密集,颜色深红,炮制后的红根毛(如酒制)表面颜色稍浅,略带酒气。
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
(一)采收加工
红根毛的采收期直接影响药材质量,传统认为以秋季(10-11月)采挖为佳,此时根中有效成分(如蒽醌类、环己肽类)含量较高,采收时需深挖,避免折断根,挖取后除去地上茎、泥沙及须根,趁鲜晒干或阴干,忌暴晒过度导致颜色变浅,干燥过程中若遇阴雨,可用文火烘干,温度不超过60℃,以免有效成分破坏,干燥后的根呈圆柱形,易折断,断面色泽鲜艳,根毛附着牢固。
(二)炮制方法
红根毛的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侧重亦不同,常见炮制规格如下:
- 生茜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至透心,切厚片(2-3mm)或段(1-2cm),干燥,生品长于凉血止血,多用于血热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图片中生茜草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红棕色,周边可见细根毛,质脆。
- 酒茜草:取茜草片,用黄酒拌匀(每100kg茜草片用黄酒10-15kg),闷润至酒吸尽,置文火上炒至深黄色,略带焦斑,取出晾凉,酒制后活血化瘀作用增强,多用于经闭瘀阻、跌打损伤,图片中酒茜草颜色较生品稍浅,略带酒气,断面色泽均匀。
功效与应用
红根毛性寒,味苦,归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效,中医临床应用广泛:
-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等,常配伍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如《千金要方》中的“茜根散”。
- 活血化瘀: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以及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伍当归、赤芍、桃仁等,增强活血通经之效。
- 风湿痹痛:现代研究表明,红根毛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常配伍威灵仙、独活等。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红根毛含茜草酸、茜草素、大叶茜草素等蒽醌类成分,以及环己肽类(如RA-Ⅶ、RA-Ⅷ),具有止血(缩短凝血时间)、抗凝血(低浓度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孕妇禁用,因其活血化瘀作用可能诱发流产;无瘀滞出血者不宜使用,如气虚崩漏。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属中药“十八反”内容;虚寒性出血证需配伍温经止血药(如炮姜、艾叶),减轻其寒性。
- 不良反应:部分人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可减量或饭后服用;长期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
红根毛药材性状鉴别表
鉴别项目 | 性状描述 |
---|---|
药材基源 |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
药材形态 | 根茎结节状,根丛生,圆柱形,略弯曲,长10-30cm,直径0.2-1.0cm |
表面特征 | 红棕色至暗红棕色,具细纵皱纹及细密根毛(白色或淡黄色,长0.5-1mm) |
质地断面 | 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红棕色,木部浅黄棕色,皮木部界限分明,可见放射状纹理 |
气味味道 | 气微,味微苦、涩,嚼之有砂粒感 |
炮制规格 | 生茜草(红棕色,质脆)、酒茜草(深黄色,略带酒气)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归肝经 |
功效主治 | 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用于血热出血、经闭瘀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相关问答FAQs
Q1:红根毛和茜草是同一种药材吗?如何区分?
A:红根毛是茜草的民间俗称,二者为同一种药材,茜草为《中国药典》收载的正品名称,区别仅在于命名角度:茜草为植物学名及通用药材名,红根毛则根据其根色红、表面具根毛的特征而得名,在市场上,二者均指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性状、功效一致,无需区分。
Q2:如何通过图片辨别红根毛的真伪?常见伪品有哪些?
A:真品红根毛(茜草)的图片特征为:根呈红棕色至暗红棕色,表面具细密根毛,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浅黄棕色,皮木部界限分明,味微苦涩,常见伪品包括:
- 蓬子菜:同科植物,根表面根毛稀疏,断面颜色较浅,味微甜,无苦涩感;
- 染茜草根:用色素(如胭脂红)染色的根,表面颜色不均匀,用水浸泡或摩擦易褪色,根毛脱落明显。
鉴别时需注意真品根毛紧贴根表,不易脱落,断面色泽自然,味苦涩,而伪品常在根毛、颜色、味道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