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 首乌藤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首乌藤,又名夜交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是临床常用的安神药与通络药,其药性甘、平,归心、肝经,既可养心安神以治虚烦不眠,又能通络止痛以疗血虚身痛,还可祛风止痒以解皮肤瘙痒,应用历史悠久,历代医籍中多有记载,如《本草纲目》称其“风疮疥癣作痒,生血和血,消痈肿,疗头面风疮”,现代研究亦证实其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镇静、抗炎、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且安全。

药材 首乌藤

从来源来看,首乌藤为何首乌的地上部分,通常于秋后割取藤茎,除去残叶,捆成小把,晒干或切段干燥即可入药,其性状特征为呈长圆柱形,稍扭曲,长短不一,直径4-7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粗糙,具扭曲的纵皱纹,节部略膨大,有侧枝痕,外皮菲薄,可剥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呈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类白色或中空,气微,味微苦、涩而略黏,以条粗、外皮紫褐色、内心色浅者为佳,主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多为野生,亦有栽培。

在功效主治方面,首乌藤的核心作用为养心安神,尤擅治疗血虚或心肝血虚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肝藏血”,血虚则心失所养,神不守舍,症见难以入睡、睡后易醒、多梦纷纭,常配伍酸枣仁、柏子仁、当归等同用,如《本草便读》中“夜交藤,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通过养血以安神,标本兼顾,其性平不燥,无论虚烦失眠或阴虚有热之失眠均可应用,常与合欢皮、远志、茯苓配伍,增强安神解郁之效,首乌藤能通络止痛,适用于血虚肢体麻木、风湿痹痛,尤其对血虚兼有瘀滞者,可配伍鸡血藤、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舒筋通络;其祛风止痒之效,则多用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常与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同用,内外合治,效果显著。

化学成分研究显示,首乌藤的活性成分复杂,主要包括蒽醌类、黄酮类、磷脂类、甾体类及微量元素等,其中蒽醌类以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主,含量虽低于何首乌块根,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可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磷脂类包括卵磷脂、脑磷脂,是神经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助于改善记忆和调节神经功能;还含丰富的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参与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首乌藤“养心安神、通络止痛”的物质基础。

药材 首乌藤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阐明了首乌藤的作用机制:在神经系统方面,其提取物能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缩短小鼠入睡时间,延长巴比妥类睡眠持续时间,且对咖啡因引起的惊厥有拮抗作用,证实其镇静催眠功效;心血管系统方面,黄酮类成分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免疫方面,蒽醌类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还有促进造血、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为临床拓展应用提供了依据。

临床应用中,首乌藤的配伍灵活多样,治疗失眠,属心脾两虚者,可配伍党参、白术、龙眼肉,健脾养血安神;属阴虚火旺者,配伍生地黄、麦冬、百合,滋阴清心安神;治疗风湿痹痛,偏寒湿者配伍独活、威灵仙、桂枝,温经散寒止痛;偏湿热者配伍黄柏、薏苡仁、防己,清热利湿通络;治疗皮肤瘙痒,属血虚风燥者配伍当归、生地黄、白蒺藜,养血祛风止痒;属风热袭表者配伍金银花、连翘、薄荷,疏风清热止痒,现代制剂中,亦有首乌藤与丹参、五味子等制成的安神糖浆,或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的中成药,均体现了其配伍优势。

使用首乌藤时需注意,其性平味甘,但略滋腻,脾胃虚寒、便溏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微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可缓解;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以免降低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常规用量为10-15g,煎汤内服,亦可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药材 首乌藤

首乌藤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

成分类别 代表性成分 主要作用
蒽醌类 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 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 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
磷脂类 卵磷脂、脑磷脂 营养神经、调节神经功能
甾体类 β-谷甾醇 调节免疫、抗炎
微量元素 锌、铁、钙 参与代谢、增强免疫力

相关问答FAQs

Q1:首乌藤和何首乌是同一种药材吗?功效有何不同?
A1:首乌藤与何首乌虽同为何首乌植物的不同部位,但功效差异显著,首乌藤为藤茎,性平,长于养心安神、通络止痛、祛风止痒,主治失眠、血虚身痛、皮肤瘙痒等;何首乌为块根,制首乌(经九蒸九晒)性微温,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主治血虚萎黄、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生首乌则能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二者不可混用,需根据病情正确选择。

Q2:首乌藤可以长期泡水喝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A2:首乌藤泡水喝可辅助改善失眠、心烦等症状,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因其含蒽醌类成分,长期过量可能刺激肠道,导致腹泻或电解质紊乱;且性略滋腻,脾胃虚寒者易出现腹胀、便溏,建议短期服用(不超过2周),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孕妇、体质虚弱者及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者,需咨询医师后再用,避免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冷货库存积压原因何在?市场潜力挖掘与流通优化路径在哪?
« 上一篇 09-05
白带颜色异常中医治疗,如何辨证施治与调养?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