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增多的中医治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白带增多中医称为“带下过多”,是妇科常见疾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常伴阴部瘙痒、坠胀等症状,中医认为,带下过多主要与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有关,病因包括脾虚运化失常、肾虚封藏失职、肝郁化火、湿热下注或感染湿毒等,临床需辨证论治,结合药物、食疗及外治法综合调理。

白带增多的中医治疗

脾虚证是常见类型,患者多表现为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如涕、无臭气,伴神疲乏力、纳少便溏、面色㿠白,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选《傅青主女科》完带汤,药用党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苍术、陈皮燥湿健脾,柴胡、荆芥穗升阳举陷,车前子利湿止带,若带下量多清稀,可加芡实、金樱子固涩止带;兼有腰酸者,加杜仲、续断补肾强腰,食疗可取山药30g、芡实15g、莲子15g煮粥,健脾祛湿;外用苦参、蛇床子各30g煎水熏洗阴部,每日1次。

肾虚证分肾阳虚与肾阴虚,肾阳虚者带下量多、色白清冷、质稀如水,伴腰酸如折、小腹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治宜温肾固涩,方用《女科切要》内补丸,药用鹿茸、菟丝子、潼蒺藜温肾助阳,黄芪、肉桂、桑螵蛸益气固涩,若畏寒肢冷甚,可加制附子、干姜温阳散寒,肾阴虚者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如涕,伴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益肾、清热止带,方用《医宗金鉴》知柏地黄丸,药用熟地、山茱萸滋肾填精,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山药、茯苓健脾渗湿,若带中夹血,加阿胶、旱莲草养血止血,食疗可选枸杞15g、桑葚15g、黑豆30g煮水,滋肾养阴。

湿热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黏稠如脓、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灼热痛,胸闷口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带,方用《傅青主女科》止带汤,药用猪苓、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黄柏、牛膝清热燥湿,泽泻、茵陈清利下焦湿热,若带下臭秽明显,加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阴部瘙痒甚,加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外治可用黄柏、苦参、百部各20g煎水坐浴,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白带增多的中医治疗

湿毒证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有腐臭气,伴阴部红肿热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除湿止带,方用《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合易黄汤,药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黄柏、薏苡仁清热利湿,芡实、白果固涩止带,若发热、腹痛,加败酱草、红藤解毒排脓,此证病情较急,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展。

日常调理需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寒凉之品,如辣椒、肥肉、冰饮等;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穿透气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以助脾肾恢复。

证型 主症特点 治法 代表方药
脾虚证 带下色白/淡黄、质稀无臭,神疲乏力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完带汤
肾阳虚证 带下色白清冷、质稀如水,腰腹冷痛 温肾固涩 内补丸
肾阴虚证 带下色黄/赤白、质稠,头晕耳鸣 滋阴益肾、清热止带 知柏地黄丸
湿热证 带下色黄/黄绿、质黏臭,阴部瘙痒 清热利湿、解毒止带 止带汤
湿毒证 带下色黄绿脓性、腐臭,阴部红肿热痛 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五味消毒饮合易黄汤

相关问答FAQs: 问:白带增多吃中药多久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白带增多的疗效因人而异,与证型、病程、体质及是否坚持治疗相关,一般而言,脾虚、肾虚等证型病程较短、体质较好者,服药1-2周后带下量可逐渐减少,症状改善;湿热、湿毒证型若及时治疗,1周左右症状可能缓解,但需注意,带下病易复发,建议症状消失后继续服药1-2周以巩固疗效,同时配合生活调理,预防复发,若用药2周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白带增多的中医治疗

问:中医治疗白带增多期间需要注意哪些饮食禁忌?
答:治疗期间需避免“助湿生热”或“损伤脾肾”的食物,忌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生姜)、油腻肥甘(如油炸食品、奶油),以免加重湿热;忌生冷寒凉(如冷饮、西瓜、苦瓜),以免损伤脾阳,加重脾虚或肾阳虚;慎食发物(如海鲜、羊肉、鹅肉),尤其是湿热、湿毒证型,以防诱发或加重瘙痒,建议饮食以健脾益肾、清热利湿为原则,可适当食用山药、芡实、薏苡仁、赤小豆等食材,煮粥或煲汤,辅助调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什么中草药泡茶喝养胃
« 上一篇 09-05
药材香橼苗多少钱一棵?2024年市场价格如何?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