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是中药材吗?它有哪些独特药用功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紫薇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的根、树皮或叶,别名百日红、痒痒树、无皮树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其药用历史悠久,在《本草纲目》《岭南采药录》等古籍中均有记载,紫薇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华北、西北也有栽培,生于林缘、路旁或村舍附近,全年可采,以秋季采收为佳,洗净切段晒干后入药。

紫薇 中药材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紫薇性味苦、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其核心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活血止血,临床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湿疹皮炎、外伤出血、崩漏带下等多种病症。

清热解毒,止痢治泻

紫薇性寒,善清大肠湿热,为治疗湿热泻痢的良药。《本草纲目》记载其“根、皮:苦,寒,无毒,治痈疽、肿毒,浸酒治风痹”,《岭南采药录》亦言“治痢疾,煎水洗风毒疮”,现代临床常配黄连、黄柏、木香等,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等,其有效成分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利湿止痒,疗疮疡

紫薇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对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等症效果显著。《福建民间草药》记载“叶:治风毒,烂脚,汤火伤,煎水洗”,民间常取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汤熏洗患处,能缓解皮肤红肿、渗出、瘙痒等症状,其鞣质成分可收敛皮肤黏膜,减少渗出,促进疮面愈合。

活血止血,调经止崩

紫薇味涩能敛,性寒清热,兼具活血与止血之效,可用于崩漏、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尽等血热妄行症,也可用于外伤出血。《贵州民间方药集》言其“治咯血,吐血,血痢”,临床常配三七、仙鹤草、侧柏叶等止血药,或配丹皮、栀子等清热凉血药,标本兼顾。

其他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紫薇还具有抗炎、抗氧化、镇痛、抑菌等作用,其三萜类成分对关节炎有缓解作用;黄酮类成分可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外用还可治疗脚癣、体癣等真菌感染性疾病。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紫薇的药用活性成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紫薇 中药材

黄酮类

如槲皮素、山奈酚、异槲皮苷等,具有抗炎、抗氧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是其清热、抗炎、止痒的主要物质基础。

鞣质类

包括鞣花酸、没食子酸等,能收敛止泻、止血、保护黏膜,对肠道炎症、皮肤破损有修复作用。

三萜类

如齐墩果酸、熊果酸等,具有抗炎、镇痛、保肝、抗肿瘤等活性,是其活血消肿、缓解关节疼痛的成分之一。

挥发油

含芳樟醇、桉叶油素、柠檬烯等,具有抗菌、抗真菌作用,外用可抑制皮肤病原菌生长。

其他成分

尚含有有机酸(如没食子酸)、甾醇类、多糖等,多糖成分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辅助抗感染。

表:紫薇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成分类别 | 代表成分 | 主要药理作用 |
|----------------|------------------------|---------------------------------------|
| 黄酮类 | 槲皮素、山奈酚 | 抗炎、抗氧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
| 鞣质类 | 鞣花酸、没食子酸 | 收敛止泻、止血、保护黏膜 |
| 三萜类 | 齐墩果酸、熊果酸 | 抗炎、镇痛、保肝、抗肿瘤 |
| 挥发油 | 芳樟醇、桉叶油素 | 抗菌、抗真菌、局部麻醉 |
| 多糖 | 紫薇多糖 | 增强免疫力、辅助抗感染 |

紫薇 中药材

临床应用与配伍

紫薇可内服也可外用,具体应用需根据病症配伍:

内服应用

  • 湿热泻痢:紫薇根15-30g,配黄连6g、木香9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崩漏带下:紫薇树皮12g,配阿胶10g(烊化)、艾叶6g、黄芩9g,水煎服,用于血热崩漏;若脾虚带下,配白术15g、茯苓12g、苍术9g。
  • 风湿痹痛:紫薇根30g,配威灵仙15g、秦艽12g、独活9g,浸酒服或煎服,可缓解关节肿痛。

外用应用

  • 湿疹皮炎:鲜紫薇叶50g,捣烂取汁,外涂患处,每日2-3次;或煎汤熏洗,适用于急性湿疹渗出较多者。
  • 外伤出血:紫薇树皮研末,撒于伤口,压迫止血,适用于小面积出血;或鲜叶捣烂敷患处,促进伤口愈合。
  • 脚癣体癣:紫薇叶30g,苦参20g,黄柏15g,煎汤外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连续7-10天。

炮制方法与使用注意

炮制方法

紫薇以秋季采收为佳,挖取根部或剥取树皮,洗净泥土,切成段或片,晒干即可,若用于止血,可炒炭存性(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褐色),增强收敛止血之效,如崩漏、便血多用紫薇炭。

使用注意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性寒易伤脾胃),孕妇忌用(活血作用可能致流产),出血倾向者慎用(部分成分可能影响凝血)。
  • 用量控制:内服煎汤10-30g,大剂量不宜超过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撒。
  • 不良反应:少数人外用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用;内服过量可能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可减量或停药。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紫薇和紫花地龙(地龙)都能活血通络,两者功效有何区别?
解答:紫薇与紫花地龙均能活血,但功效侧重不同,紫薇性寒,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主,兼能活血止血,适用于湿热瘀阻导致的关节肿痛、痢疾、湿疹等,且止血作用较强(味涩收敛);紫花地龙性寒,以通经活络、平肝息风、清热利尿为主,适用于瘀血阻滞的经络痹痛、高热惊厥、肺热喘咳等,其通络作用更强(咸软走窜),无止血功效,简言之,紫薇偏“清热利湿+活血止血”,地龙偏“通络息风+清热利尿”,临床需根据病症配伍。

问题2:紫薇叶外用治湿疹,为什么皮肤破损者要慎用?
解答:紫薇叶外用治湿疹主要依靠其清热利湿、抗炎止痒成分,但若皮肤有破损(如糜烂、溃疡),直接外用可能刺激创面,引起疼痛或加重损伤,鲜叶中可能含有的刺激性物质(如部分生物碱)在破损处吸收,可能增加过敏风险,正确用法是:对于无破损的湿疹,可鲜叶捣烂外涂或煎汤熏洗;对于有破损的湿疹,应先以清热解毒、收敛生肌的中药(如黄连、地榆)促进创面愈合,待皮肤修复后再用紫薇叶止痒,若湿疹合并感染,需配合抗菌药物内服或外用,避免单纯依赖外用中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中草药能治疗尿道炎,效果如何?
« 上一篇 08-26
老年多尿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有效调理改善?
下一篇 » 08-2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