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老年多尿属“小便频数”“遗尿”“小便不禁”等范畴,其发生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失调密切相关,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固摄无权;或脾虚失运,中气下陷,膀胱失约;或膀胱湿热,气化不利;或肺脾气虚,通调失职,均可导致小便频数增多,中医治疗老年多尿注重整体调节,辨证论治,通过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方法扶正固本,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老年多尿的中医病因病机
老年多尿的核心病机为“虚”与“热”,以虚为主,涉及肾、脾、膀胱、肺等脏腑。
- 肾气不固:肾主水,司开阖,职司固摄,老年人肾气渐衰,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司,固摄无力,则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尤为明显,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 脾虚下陷: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能升清降浊,老年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升举无力,膀胱失约,可见尿频、尿后余沥,伴气短懒言、食少便溏。
- 膀胱湿热: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可见尿频、尿急、尿黄灼热,小腹胀痛,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侵所致,但老年患者此型较少,多兼脾肾虚证。
- 肺脾气虚: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脾主运化,转输水液,肺脾气虚,水液代谢失常,膀胱气化无权,可见尿频、气短、自汗,易感冒。
中医辨证论治
老年多尿需根据症状、舌脉辨证分型,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治法与方药,同时结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增强疗效。
(一)肾气不固证
症状: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每晚≥2次),尿清长,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补肾固涩,温阳化气。
代表方剂:缩泉丸合金锁固精丸加减。
常用药:益智仁、乌药、山药固肾缩尿;芡实、金樱子、桑螵蛸增强固涩之力;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助膀胱气化;黄芪、党参补气健脾。
加减:若肾阳虚甚,畏寒肢冷,加巴戟天、淫羊藿;若肾阴亏虚,手足心热,加熟地、山茱萸。
(二)脾虚下陷证
症状:尿频、尿意不尽,劳累后加重,伴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提中气;陈皮理气行滞;当归补血;益智仁、乌药固涩小便。
加减:若脾虚湿盛,便溏明显,加茯苓、薏苡仁;若兼肾虚,加菟丝子、杜仲。
(三)膀胱湿热证
症状:尿频、尿急、尿黄灼热,小腹胀痛,口苦口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代表方剂: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车前子、瞿麦、萹蓄清热利湿;栀子、大黄清泻湿热;滑石、甘草通淋;乌药、益智仁固涩以标本兼顾。
注意:老年患者体质虚弱,湿热证多兼脾肾虚,需酌减苦寒之品,加健脾补肾之药,如茯苓、山药。
(四)肺脾气虚证
症状:尿频、气短喘促,声低懒言,自汗,易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益肺脾,固摄小便。
代表方剂: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党参、茯苓、山药健脾渗湿;五味子、乌药固涩小便;桔梗宣肺利水。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成药
证型 | 推荐中成药 | 功效与适应症 |
---|---|---|
肾气不固 | 缩泉丸、金锁固精丸 | 固肾缩尿,用于肾虚尿频、遗尿 |
脾虚下陷 | 补中益气丸 |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虚尿频、乏力 |
膀胱湿热 | 八正合剂 | 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淋证尿频、尿急 |
肺脾气虚 | 玉屏风颗粒 | 益气固表,用于气虚易感冒、尿频 |
(二)食疗
食疗是老年多尿调护的重要环节,需辨证选用健脾补肾、固涩小便的食材:
- 肾气不固:山药芡实粥(山药、芡实、粳米煮粥)、桑螵蛸煲猪脬(桑螵蛸、猪脬煮汤),补肾固涩。
- 脾虚下陷:黄芪山药粥(黄芪、山药、粳米)、黄芪炖乌鸡,健脾益气。
- 膀胱湿热:冬瓜薏米汤(冬瓜、薏米)、绿豆粥,清热利湿(虚证少用)。
(三)针灸与推拿
- 针灸:主穴取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三阴交,肾气不固加太溪、命门;脾虚下陷加足三里、脾俞;膀胱湿热加中极、阴陵泉,关元、气海、命门可施灸法,温阳固涩。
- 推拿:按揉关元、气海各2分钟,摩腹5分钟(顺时针),按揉肾俞、脾俞、足三里各1分钟,每日1次,以健脾补肾、固涩小便。
(四)穴位贴敷
取附子、肉桂、益智仁各等份,研末后用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关元穴,每晚1次,每次4-6小时,温阳固涩,适用于肾阳虚型尿频。
调护与预防
- 饮食调护:忌生冷、辛辣、油腻之品,避免浓茶、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多吃温补脾肾的食物,如核桃、栗子、羊肉、黑芝麻等。
- 生活起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睡前减少饮水,尤其避免喝汤、粥等含水量高的食物;注意保暖,避免腰部及小腹受寒。
- 适度运动: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改善气血运行,但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津。
-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恐伤肾”“思伤脾”,情志不畅可加重脏腑功能失调。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老年多尿是否都是肾虚引起的?中医如何区分不同证型?
解答:老年多尿并非全是肾虚,还与脾虚、膀胱湿热、肺脾气虚等相关,区分证型需结合全身症状:肾气不固以“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为主;脾虚下陷以“食少便溏、劳累后尿频加重、脉弱”为特点;膀胱湿热以“尿黄灼热、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腻”为特征;肺脾气虚则以“气短自汗、易感冒、舌淡苔白”为关键,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后施治。
问题2:中医治疗老年多尿一般多久能见效?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中医治疗老年多尿的疗效因证型、病程及个体差异而异,轻证(如单纯肾气不固)服药1-2周后尿频症状可改善,重证(如脾肾两虚、病程较长)需1-2个月,治疗期间需注意:①坚持辨证用药,不可自行套用方剂;②配合饮食与生活调护,避免劳累、受寒;③定期复诊,根据症状调整方药;④若合并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需同时治疗原发病,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