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类中草药是中医药体系中应用历史悠久的类别,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地下茎,兼具根系的吸收功能和茎的输导结构,如人参的“芦头碗状节”、黄连的“过桥”等独特形态,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物质基础,也是传统鉴别经验的重要载体,随着植物学与显微鉴定技术的发展,图片识别成为快速鉴别根茎类中草药、科普宣传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结合典型药材的形态特征与药用价值,解析其图片识别要点,并汇总常见根茎类中草药的鉴别特征。
典型根茎类中草药的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
人参(Panax ginseng)
形态特征: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上端留有横环纹(“芦头”),下部分支(“参腿”),表面浅黄白色,具细密螺旋纹;断面显“菊花心”(放射状纹理),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味微苦带甘。
药用价值:性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等。
图片识别要点:关注“芦头碗状节”(芦碗数量与密集度)、“参腿”分支形态(野生山参多具“枣核艼”,栽培园参参腿较粗)、断面“菊花心”与树脂道特征,真品参体饱满,伪品常有人工雕刻痕迹或颜色不自然。
黄连(Coptis chinensis)
形态特征:根茎多分枝呈簇状,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过桥”,即根茎间光滑的节间),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味极苦。
药用价值: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心火亢盛等。
图片识别要点:识别“过桥”(长度多在1-3cm,表面光滑)、断面“金黄木部与橙红皮部”的鲜明对比,真品味极苦,伪品(如古蔺连或栽培品)可能“过桥”较短或颜色暗淡,图片中注意观察节间形态与断面颜色分层。
三七(Panax notoginseng)
形态特征:主根呈类圆锥形或纺锤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纵皱纹及支根痕(“钉头”),断面灰绿色或黄褐色,皮部与木部常有放射状裂隙,称“铜皮铁骨”(外皮铜色,内心铁色),味微苦回甜。
药用价值: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
图片识别要点:注意“钉头”(支根痕凹陷)、断面“放射状纹理”与“铜皮铁骨”特征,真品体重质坚,伪品(如莪术)断面常有筋脉点,图片中可见表面细密纹路与断面颜色分层差异。
当归(Angelica sinensis)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膨大,有环纹(“芦头”),支根(“归腿”)上细下粗,断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浓郁香气,味甘辛。
药用价值: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肠燥便秘等。
图片识别要点:“归头膨大、归腿分支”、断面“油点”(分泌腔)与特异香气,真品归身略呈“Z”字形弯曲,伪品(如欧当归)断面油点稀少,图片中注意表面横向皮孔与纵向纹路的区别。
天麻(Gastrodia elata)
形态特征:块茎呈椭圆形或长条形,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环节(“点状痕”),顶端有“鹦哥嘴”(芽嘴),底部有“肚脐眼”(疤痕),断面平坦,角质样,半透明,味微甘。
药用价值:性平,味甘,归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等。
图片识别要点:“鹦哥嘴”“肚脐眼”“环节”“角质断面”,真体重坚实,断面无空心,伪品(如紫茉莉根)无“鹦哥嘴”,断面显粉性,图片中注意观察顶端芽嘴形态与底部疤痕特征。
常见根茎类中草药鉴别特征汇总表
名称 | 形态特征 | 药用功效 | 图片识别关键词 |
---|---|---|---|
黄芪 | 根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断面“菊花心”与“金井玉栏”(皮部黄白,木部鲜黄)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 金井玉栏、纤维性、豆腥味 |
白术 | 根茎呈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有“云头”(瘤状突起)和“猪肚”(断面)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 云头、猪肚、油点 |
麦冬 | 块纺锤形,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断面角质样,中心有细小木心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 纵纹、角质断面、木心 |
甘草 | 根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断面“菊花心”,味甜 |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 菊花心、甜味、红棕色外皮 |
川芎 |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黄褐色,有“团块状隆起”(“蝴蝶片”断面)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蝴蝶片、结节状、浓郁香气 |
相关问答FAQs
如何通过图片区分根茎类中草药的真伪?
答:需结合“形、色、纹、质”四大特征综合判断:一是“形”,观察根茎的天然形态(如人参芦碗、天麻鹦哥嘴),真品形状规则自然,伪品常有人工雕刻痕迹(如伪造山参的“芦碗”排列不自然);二是“色”,看表面与断面颜色(如黄连木部鲜黄,伪品胡黄连断面灰黑),真品颜色均匀一致,伪品可能染色或色斑异常;三是“纹”,辨纹理细节(如当归的油点、黄芪的金井玉栏),真品纹理清晰连贯,伪品纹理模糊或缺失;四是“质”,注意质地(如天麻角质断面,伪品紫茉莉根显粉性),真体质地符合药材特性(如人参体重质硬,甘草显纤维性),对比专业图谱或观察显微特征(如黄连的过桥组织、人参的草酸钙簇晶)可辅助鉴别。
根茎类中草药的图片识别有哪些常见误区?
答:常见误区包括:一是“部位混淆”,如将当归的“归头”(根头)误认为独活(独活根茎具竹节状),需注意归头膨大且具环纹,而独活根茎呈圆柱形,有环节;二是“加工影响”,如天麻蒸煮后颜色变深,易与白术混淆,但白术断面有“菊花心”而天麻为角质断面,无“油点”;三是“过度依赖单一特征”,仅凭颜色判断(如黄连与胡黄连均为黄色),但黄连有“过桥”且断面木部鲜黄,胡黄连无过桥,断面灰黑;四是“混淆近缘品种”,如人参(五加科)与西洋参(同属但性凉),图片中需注意芦碗形态(西洋参芦碗稀疏,人参密集)和断面纹理(西洋参“菊花心”色较浅),建议结合多特征综合判断,必要时结合显微或DNA鉴定。
根茎类中草药的图片识别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环节,既需传统经验的积累,也需现代技术的支撑,通过掌握典型药材的形态特征与药用价值,结合图片中的细节特征,可有效提升鉴别能力,为临床用药安全与资源保护提供保障,随着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根茎类中草药的智能鉴定将更加精准,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