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痛风性关节炎是因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炎症反应,属中医“痹证”“历节风”范畴,中医认为其病位在筋骨,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通过辨证论治内服中药、配合外治法及生活调护,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治疗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痛风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辛辣)、外感湿邪、或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日久湿郁化热,热灼津液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互结痹阻关节经络;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湿热痰瘀交阻;或肾虚气化无力,浊毒内停,最终引发关节红肿热痛、僵硬畸形等表现,急性期以湿热、痰瘀痹阻为主,慢性期多兼肝、脾、肾亏虚。

辨证分型与内治法

临床常分为以下证型,具体如下表:

证型 主要表现 治法 代表方剂
湿热痹阻证 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遇冷稍缓,发热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四妙散(加黄柏、薏苡仁、土茯苓)
痰瘀互结证 关节肿痛日久,僵硬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舌紫暗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 化痰祛瘀、通络止痛 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制南星、白芥子)
肝肾阴虚证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补肝肾、通络止痛 知柏地黄丸(加牛膝、桑寄生、杜仲)
脾肾阳虚证 关节冷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温补脾肾、散寒通络 右归丸(加桂枝、细辛、威灵仙)

内服中药时,急性期多侧重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常用药物有土茯苓、萆薢、威灵仙、薏苡仁、赤芍、丹参等;慢性期注重健脾益肾、化痰祛瘀,常用黄芪、白术、茯苓、山茱萸、当归等,中成药如四妙丸(湿热痹阻)、痛风定胶囊(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尪痹片(滋补肝肾、通络止痛)等也可根据证型选用。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治疗

外治法

  1. 中药外敷: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者,用金黄散、四黄散(大黄、黄芩、黄柏、黄连)以水或蜂蜜调敷患处,清热消肿;慢性期关节冷痛者,用温经散寒膏(附子、肉桂、干姜)外敷,散寒止痛。
  2. 针灸与艾灸:急性期取阿是穴(痛点)、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用泻法清热通络;慢性期取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等,用补法或艾灸温阳散寒。
  3. 中药熏洗:用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威灵仙、川芎、红花各30g,煎汤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适用于各期关节活动不利者。
  4. 推拿:急性期以轻柔手法放松肌肉,避免加重疼痛;缓解期可配合关节被动活动,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调护

饮食宜低嘌呤(如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动物内脏、海鲜、浓汤、啤酒),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劳累、受凉、剧烈运动;节制烟酒,保持心情舒畅;定期监测尿酸水平,遵医嘱调整用药,预防复发。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痛风能根治吗?
A1:目前痛风尚无完全根治的方法,但中医治疗可通过调节肝、脾、肾功能,改善体内湿热痰瘀状态,有效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频率、保护关节功能,若能坚持规范治疗(包括中药、外治及生活调护)并控制尿酸达标,可长期维持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Q2:痛风急性发作期能用中医治疗吗?
A2:可以,中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有独特优势,急性期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可内服四妙散加减(如加土茯苓、萆薢、忍冬藤),配合外敷金黄散、针刺阿是穴等,快速缓解红肿热痛,需注意急性期避免艾灸及过于温补的药物,以免助热伤阴,应在医生辨证指导下用药。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如何通过图片识别根茎入药的中草药及其药用部位?
« 上一篇 09-06
中医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
下一篇 » 09-0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