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马桑中草药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岩马桑,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使其在传统医学中占据一定地位,要深入了解岩马桑,需从其植物形态、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现代研究等多方面综合把握,同时结合图片特征可更准确识别其植物学特征,避免混淆误用。

岩马桑中草药图片

植物形态与图片识别特征

岩马桑为杜鹃花科岩青属植物,学名Pyrola decorata H. Andr.,又名岩青叶、鹿衔草(部分地区别名),多年生常绿草本,多生长于海拔1000-3000米的林下、灌丛、岩石缝隙或阴湿山坡,其植株高15-30厘米,根茎短粗,呈匍匐状,密生棕色鳞片;根须状,细长而弯曲,表面黄褐色。

地上茎与叶:茎直立,单一或数条丛生,绿色或带紫红色,无毛,基生叶3-6片,轮生或近轮生;叶柄长2-5厘米,叶片革质,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细圆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叶脉明显;茎生叶较小,1-2片,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花与果:总状花序顶生,有花5-15朵;花梗细长,长1.5-3厘米,下垂;苞片小,早落;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边缘有腺齿;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钟形,长8-12毫米,5裂,裂片近圆形,先端圆钝;雄蕊10枚,花丝扁平,花药黄色;子房上位,花柱长约5毫米,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直径5-7毫米,5瓣裂,种子多数,细小,褐色。

图片识别要点:岩马桑的典型特征包括革质卵状椭圆形叶片(基生叶轮生)、钟形白色或淡紫色花、下垂的花序以及匍匐的根茎,与同科植物普通鹿衔草(Pyrola calliantha)相比,其叶片边缘为细圆齿而非粗锯齿,花冠裂片更圆钝,花梗较长且下垂,这些细节可通过图片清晰对比确认。

药用部位与性味归经

岩马桑的药用部位为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泥土,晒干或鲜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平,味甘、微苦,归肝、肾经,部分地方经验记载认为其性凉,具体性味可能因生长环境或炮制方法略有差异,需结合实际应用判断。

功效主治

岩马桑在传统医学中主要用于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等,具体功效及主治病症如下:

  1. 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尤其是腰膝酸痛、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症,可单味煎服或配伍独活、桑寄生、牛膝等祛风湿药增强疗效,对肝肾不足、筋骨失养者尤为适宜。

    岩马桑中草药图片

  2. 止血:用于多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其止血作用兼具收敛与活血之效,对瘀血阻滞的出血症(如崩漏伴血块)效果更佳,可配伍三七、蒲黄等止血化瘀药。

  3. 止咳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干咳少痰等症,能清肺热、润肺燥,配伍川贝母、枇杷叶等可增强止咳效果,对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 其他功效:现代临床还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外用可治跌打损伤、痈肿疮毒,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品可用30-60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传统经验中,治疗风湿痹痛多用酒剂,增强活血通络之力;止血多炒炭后使用,增强收敛止血效果。

使用禁忌:岩马桑性平力缓,常规剂量使用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注意以下情况:

  • 孕妇慎用:其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
  • 出血倾向者慎用: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因其性微凉(部分地区认为性凉),过量可能致腹泻、腹痛。

现代研究概况

现代药理学研究对岩马桑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化学成分:主要含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等)、鞣质、挥发油、多糖、微量元素(锌、铁、钙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鞣质可收敛止血,多糖能调节免疫功能。

    岩马桑中草药图片

  2. 药理作用

    • 抗炎镇痛: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关节炎模型关节肿胀,缓解疼痛;
    • 止血作用:鞣质能收缩局部血管,降低毛细通透性,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凝血时间;
    • 调节免疫: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心血管保护:槲皮素等成分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抗心肌缺血,辅助降血压。
  3. 临床应用:目前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辅助治疗,外用用于皮肤感染、褥疮等,但其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需更多高质量试验验证疗效与安全性。

岩马桑基本信息表

项目 内容描述
植物学名 Pyrola decorata H. Andr.
科属 杜鹃花科岩青属
别名 岩青叶、鹿衔草(部分地区)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归经 性平(部分地区性凉),味甘、微苦;归肝、肾经
主要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
主治病症 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咯血、崩漏、肺热咳嗽、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洗
禁忌 孕妇慎用;出血倾向者、脾胃虚寒者慎用
现代研究 含黄酮、鞣质等,具抗炎、止血、调节免疫、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岩马桑与普通鹿衔草(Pyrola calliantha)如何区分?
解答:两者同属杜鹃花科,形态相似,但可通过以下细节区分:①叶片边缘:岩马桑为细圆齿,普通鹿衔草为粗锯齿;②花冠裂片:岩马桑裂片近圆形、先端圆钝,普通鹿衔草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稍尖;③花梗:岩马桑花梗较长(1.5-3cm)且下垂,普通鹿衔花花梗较短(0.5-1.5cm)且直立或斜展;④分布:岩马桑多生于高海拔岩石缝隙,普通鹿衔草多生于林下或灌丛中,图片对比时,重点关注叶片边缘和花梗形态差异。

问题2:岩马桑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岩马桑常规剂量短期服用安全性较高,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①脾胃虚寒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需减少剂量或配伍温中药(如生姜、大枣);②其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凝血功能障碍者或正在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者需监测凝血指标;③孕妇禁用,以免增加流产风险;④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延长用药时间,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若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当前药材猪苓的市场价格是多少?未来价格走势会如何呢?
« 上一篇 09-06
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下一篇 » 09-0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