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熏陆香附图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熏陆香,又名乳香、马尾香、滴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其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其名称“熏陆”源于古代采集时树脂如陆上熏蒸般渗出,香气浓郁而得,作为传统中草药,熏陆香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均与“附图”中的细节密切相关,以下结合图文对其展开详细解析。

中草药熏陆香附图

附图中的熏陆香形态特征(图文对应)

附图通常包含熏陆香的植物形态、树脂采集过程及药材性状三部分,直观展现其来源与特征。

  1. 植物形态:图中乳香树为矮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灰褐色,粗糙有纵裂纹,枝条对生,幼枝被白霜,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7-15枚,卵形或长卵形,全缘,两面无毛,夏季开白色小花,排列成稀疏的圆锥花序,果实为核果,斜卵形,果壳坚硬,内含1粒种子。
  2. 树脂采集:图中展示“采香”场景:于树皮处浅刻V形伤口,树脂从伤口渗出,接触空气后凝固成黄白色半透明珠滴,状如眼泪,故名“滴乳香”,采集时需刮去表层杂质,将树脂分级,优质者呈泪滴状,颗粒大、色黄白、半透明,香气浓郁。
  3. 药材性状:附图中熏陆香药材分原药材与饮片,原药材为不规则颗粒状或小方块,长0.5-2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有光泽,偶有白色粉尘;断面蜡样,无光泽,气芳香,味微苦,嚼之有砂粒感,饮片(炒乳香)表面微黄,油性减少,部分颗粒粘连,香气稍弱。

熏陆香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熏陆香性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其核心功效为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临床应用广泛:

  • 气滞血瘀痛证:用于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脘腹疼痛(胃炎、胃溃疡)、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等,常与没药、川芎、延胡索配伍,增强活血行气之力。
  • 跌打损伤与痈肿疮疡:外用治跌打肿痛、骨折瘀滞,可配伍自然铜、土鳖虫内服,或研末调敷患处;治痈肿溃烂、久不收口,常与没药、血竭、冰片同用,促进伤口愈合。
  • 风湿痹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肿痛,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宜炒用(去油,减轻刺激性);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熬膏贴,现代制剂如乳香止痛胶囊,用于风湿关节痛,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 使用注意: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胃弱者慎用,易致恶心呕吐;不宜与过多辛温药(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助火伤阴。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熏陆香主要含挥发油(α-蒎烯、β-蒎烯等)、树脂(乳香酸类)、树胶等成分,具有多重药理作用:

中草药熏陆香附图

  • 抗炎镇痛:乳香酸可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改善作用。
  • 促进伤口愈合: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溃疡创面修复。
  • 抗肿瘤与抗氧化:乳香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同时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以下是熏陆香药材性状对比表:

类别 性状特征 颜色 气味 质地
原药材 不规则颗粒或块状,表面有光泽,偶有白色粉尘 黄白色至淡黄色 芳香浓郁 坚硬,断面蜡样
炒乳香(饮片) 颗粒微粘连,表面微黄,油性减少 淡黄棕色 香气稍弱 略脆

相关问答FAQs

Q1:熏陆香与没药功效有何异同?
A:二者均为活血化瘀药,常配伍使用,相同点:均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治跌打损伤、痈肿疮疡,不同点:熏陆香行气作用更强,善治气滞血瘀之脘腹疼痛、痛经;没药偏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力佳,更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Q2:熏陆香炒制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判断炒制是否合格?
A:炒制(清炒或麸炒)可去除部分挥发油,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缓和药性,合格标准:表面微黄或黄棕色,油性减少,无焦糊味,颗粒松散不粘连,香气纯正,若炒焦或油性未减,则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中草药熏陆香附图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泰安药材市场蝉蜕
« 上一篇 09-07
煎中药 药材多
下一篇 » 09-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