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呕吐中医治疗,如何辨证施治更安全有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妊娠呕吐是妊娠早期常见症状,中医称为“妊娠恶阻”,指孕妇在停经后出现恶心呕吐、厌食食少,甚或食入即吐,头晕倦怠等症状,严重影响孕妇身心健康及胎儿发育,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主要因妊娠后血聚养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临床常见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湿阻滞等证型,治疗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基本原则,结合辨证论治多能取得较好疗效。

妊娠呕吐的中医治疗

中医对妊娠呕吐的认识

中医理论中,妊娠呕吐的发生与孕妇的体质、情志及饮食密切相关,妊娠后阴血下聚以养胎,阳气相对偏盛,若孕妇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痰湿内生;或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木乘土;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均可导致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从而引发恶心呕吐,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恶阻者,谓有胎气而恶心阻饮食之病也……或由脾胃虚弱,或由痰饮停积,然皆冲脉之气逆也。”强调了冲脉上逆、脾胃功能失调是本病核心病机。

辨证论治

妊娠呕吐的治疗需根据孕妇的体质、症状特点辨证分型,采用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化痰除湿等法,同时注意安胎以固本,临床常见证型及治法如下表所示: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主方
脾胃虚弱型 呕吐不食,或呕吐清涎,神疲乏力,脘腹胀闷,舌淡苔白,脉缓滑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香砂六君子汤
肝胃不和型 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胀满,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躁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加味温胆汤
痰湿阻滞型 呕吐痰涎,胸脘满闷,心悸气短,口淡黏腻,或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化痰除湿,降逆止呕 小半夏加茯苓汤

(一)脾胃虚弱型

症状特点:妊娠早期呕吐频繁,吐出多为清水或食物残渣,甚或呕吐胆汁,伴神疲乏力,懒言,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加减。

妊娠呕吐的中医治疗

  • 组成: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木香6g(后下),砂仁6g(后下),生姜3片,大枣5枚。
  • 功效: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木香、砂仁行气和胃;生姜温胃止呕;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效。
  • 加减:若呕吐甚者,加紫苏梗10g、法半夏9g以增强降逆止呕之力;若脾虚痰多者,加陈皮9g、藿香10g燥湿化痰;若兼见腰酸腹痛(需先排除胎动不安),可加杜仲12g、桑寄生15g以固肾安胎。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ml,分2~3次温服,少量频饮,避免呕吐加重。

(二)肝胃不和型

症状特点: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胀满,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渴喜冷饮,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疏肝清热,和胃降逆。
方药:加味温胆汤(《医宗金鉴》)加减。

  • 组成:陈皮9g,法半夏9g,茯苓12g,竹茹10g,枳实6g,黄芩9g,黄连3g,生姜3片,大枣5枚。
  • 功效:陈皮、法半夏、茯苓化痰和胃;竹茹、枳实清化痰热、降逆止呕;黄芩、黄连清泻肝胃郁热;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全方共奏疏肝清热、和胃降逆之效。
  • 加减:若肝火偏旺者,加栀子9g、牡丹皮10g以清肝泻火;若呕吐甚者,加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5g(先煎)重镇降逆;若兼见便秘者,加火麻仁15g、郁李仁10g润肠通便(慎用峻下之品,以免伤胎)。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ml,分2~3次温服,宜饭后服用,避免空腹加重呕吐。

(三)痰湿阻滞型

症状特点:呕吐痰涎,胸脘满闷,心悸气短,口淡黏腻,或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除湿,降逆止呕。
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加减。

  • 组成:法半夏12g,生姜15g,茯苓15g,陈皮9g,藿香10g,紫苏梗10g。
  • 功效:法半夏、生姜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茯苓健脾渗湿;陈皮、藿香、紫苏梗理气化湿,全方共奏化痰除湿、和胃降逆之效。
  • 加减:若痰湿化热者,加黄连3g、竹茹10g清热化痰;若脾虚甚者,加党参15g、白术12g健脾益气;若兼见妊娠水肿者,加泽泻12g、车前子10g(包煎)利水渗湿。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ml,分2~3次温服,生姜可增量至20g,增强温胃止呕之力。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除中药内服外,针灸、穴位贴敷、食疗等疗法可辅助改善妊娠呕吐症状,具有安全、副作用小的优势。

妊娠呕吐的中医治疗

(一)针灸治疗

  • 选穴:主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配穴:脾胃虚弱型加脾俞、胃俞;肝胃不和型加太冲、期门;痰湿阻滞型加丰隆、阴陵泉。
  • 操作:毫针常规消毒,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或得气后加艾灸(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艾灸穴位可选取中脘、足三里,每穴灸10~15分钟。
  • 注意:妊娠期针灸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强刺激,禁用合谷、三阴交等具有活血通经作用的穴位,以免引起流产。

(二)穴位贴敷

  • 药物:取吴茱萸10g,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贴敷4~6小时。
  • 功效:吴茱萸引火下行,醋调以增强收敛作用,涌泉穴为肾经井穴,贴敷可引逆气下行,缓解呕吐。

(三)食疗调理

  • 脾胃虚弱型:可食用生姜红枣粥(生姜10g,红枣5枚,粳米100g,煮粥食用),或砂仁陈皮茶(砂仁3g,陈皮6g,沸水冲泡代茶饮),健脾和胃,温中止呕。
  • 肝胃不和型:可食用梨子汁(梨子1个,去皮去核榨汁,加少量蜂蜜调味),或菊花决明子茶(菊花5g,决明子10g,沸水冲泡代茶饮),清肝泻热,生津止呕。
  • 痰湿阻滞型:可食用薏米红豆粥(薏米30g,红豆20g,粳米100g,煮粥食用),或陈皮茯苓茶(陈皮6g,茯苓10g,沸水冲泡代茶饮),化痰除湿,健脾和中。

调护与预防

  1. 情志调摄:孕妇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人需给予关心和支持,减少精神刺激。
  2.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及气味刺激食物,可适当食用酸味食物(如柠檬、乌梅)以缓解呕吐。
  3. 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增强体质。
  4. 定期产检:若呕吐剧烈,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妊娠呕吐到什么程度需要及时就医?
解答: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①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进水,超过24小时;②呕吐物中带血或咖啡渣样物质;③尿量明显减少(每日少于500ml)、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④伴有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等不适;⑤体重较孕前下降超过5%,这些情况可能属于妊娠剧吐,需结合西医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避免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

问题2:中医治疗妊娠呕吐会影响胎儿吗?
解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妊娠呕吐是安全的,中医治疗多选用药食同源、性味平和的药物(如生姜、紫苏梗、砂仁、陈皮等),避免使用峻下、有毒、活血化瘀之品(如大黄、附子、桃仁等),且治疗目的是改善孕妇症状,保障营养摄入,间接维护胎儿健康,针灸治疗也会严格选穴,避免禁忌穴位,一般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需注意,孕妇不可自行服用中药,需在医师辨证后用药,以确保安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药材能缓解风湿?如何科学搭配使用?
« 上一篇 09-07
中医治疗月经先期
下一篇 » 09-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