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别名舒筋草、宽筋草、金毛狮子草等,主产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长江流域等地,其性辛、苦,温;归肝、脾、肾经,作为传统常用中药,伸筋草在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方面应用广泛,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历代医籍中对其功效多有记载,现代药理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其药理活性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传统功效与应用
伸筋草在中医理论中核心功效为“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跌打损伤等筋脉相关疾病,其性辛散温通,能通行经络,缓解筋脉拘急;味苦燥湿,可祛除经络中风湿之邪,故对“风、寒、湿”三气杂至所致的痹证尤为适宜。
-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风湿痹证多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肌肉酸痛、重着、屈伸不利,伸筋草辛温能散风寒,苦燥可化湿滞,其舒筋活络之力较强,尤善缓解筋脉拘挛,临床常配伍威灵仙、独活、桑寄生等,增强祛风湿、止痹痛之效,如《本草拾遗》记载其“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对寒湿型痹证(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效果显著,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属寒湿痹阻者,可内服煎剂或浸酒服用,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 -
舒筋活络,缓解痉挛
“肝主筋”,筋脉的正常依赖肝血濡养和肝气条达,伸筋草入肝经,能舒展筋脉,缓解因血虚、血瘀或寒凝引起的筋脉拘急、肌肉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落枕(颈项强痛、活动受限)、腓肠肌痉挛(小腿抽筋)、肩周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落枕患者可用伸筋草配葛根、白芍、木瓜,煎汤热敷颈部,或内服以舒筋解痉;中风后遗症患者出现肢体拘挛、屈伸不利时,可配伍鸡血藤、地龙、怀牛膝等,养血活血、舒筋通络。 -
消肿止痛,续筋接骨
伸筋草还具有活血消肿之功,可用于跌打损伤、闪挫扭伤所致的局部瘀肿、疼痛,其性走窜,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瘀血,缓解疼痛,常配红花、当归、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药,内服或外敷患处,如《湖南药物志》记载其“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可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促进损伤修复,对于骨折后期筋脉粘连、关节僵硬者,伸筋草可舒展筋膜,配合功能锻炼,改善关节活动度。 -
其他应用
除上述功效外,伸筋草还用于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等,其祛风止痒作用较强,可单味煎汤外洗,或配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治疗风疹、湿疹属湿热浸淫者,缓解皮肤瘙痒、红肿。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伸筋草主要含生物碱类(如石松碱、棒石松碱、法西洛辛等)、三萜类(如石松三醇、石松宁等)、黄酮类、挥发油及有机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共同发挥其药理作用,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解释。
伸筋草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成分类别 | 代表成分 | 药理作用 |
---|---|---|
生物碱类 | 石松碱、法西洛辛 | 镇静、解痉,缓解肌肉痉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
三萜类 | 石松三醇、石松宁 | 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轻组织损伤;舒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黄酮类 | 山柰酚、槲皮素 | 抗炎、镇痛,抑制COX-2等炎症酶活性;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挥发油 | 柠檬烯、樟脑等 | 促进皮肤渗透,外用时能温感刺激局部,缓解疼痛;有一定的抗菌、抗真菌作用 |
具体药理作用包括:
- 抗炎作用:伸筋草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1β、IL-6)的生成,降低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一氧化氮)水平,减轻急性炎症(如足肿胀)和慢性炎症(如关节炎)的病理损伤。
- 镇痛作用:其生物碱和三萜类成分能提高痛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对化学刺激(如醋酸扭体法)和热刺激(如热板法)引起的疼痛均有缓解作用,且呈一定量效关系。
- 解痉作用:伸筋碱等成分可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或直接作用于骨骼肌肌浆网,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缓解平滑肌和骨骼肌痉挛,这对改善腓肠肌痉挛、胃肠绞痛等有积极作用。
- 改善微循环:伸筋草能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瘀血吸收和炎症介质代谢,加速组织修复,故对跌打损伤后的肿胀、疼痛消退有助益。
- 抗氧化与免疫调节: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同时能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与配伍
伸筋草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辨证论治原则,结合病情配伍用药,以提高疗效。
-
内服应用
- 风湿痹证:常与独活、桑寄生、秦艽、威灵仙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加减,以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治疗寒湿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
- 筋脉拘挛:配伍白芍、甘草、木瓜、鸡血藤,养血柔筋、舒络解痉,用于血虚筋燥所致的肢体麻木、拘挛。
- 跌打损伤:与红花、当归、川芎、乳香配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跌仆损伤早期,局部瘀肿疼痛。
-
外用应用
- 熏洗法: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海桐皮各30g,煎汤熏洗患处,适用于关节僵硬、肌肉酸痛、跌打损伤后期,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可舒筋活络、松解粘连。
- 外敷法:伸筋草捣烂,或配伍生川乌、生草乌、乳香研末,用黄酒调敷患处,用于寒湿痹痛、急性扭伤,注意皮肤破损者禁用。
- 药酒法:伸筋草、当归、川芎、牛膝各15g,白酒500ml浸泡7天后服用,每次10-15ml,每日2次,适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
使用注意
伸筋草虽为常用中药,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避免不良反应:
-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因其性辛温走窜,可能诱发流产;阴虚火旺者(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不宜单独使用,以免耗伤阴液;血虚生风者(面色萎黄、头晕眼花、肢体麻木)需配伍养血药同用。
-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常用量为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捣敷。
-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外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清洗;内服过量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需控制剂量。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属中药“十八反”范畴);避免与寒凉药过量配伍,以免减弱其温通之性。
相关问答FAQs
Q1:伸筋草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伸筋草,伸筋草性辛温,长期服用易耗伤阴液,可能导致口干、咽燥、便秘、头晕等阴虚火旺症状,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风湿病调理),应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养阴药(如麦冬、石斛、白芍)同用,并定期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良反应。
Q2:伸筋草外用治疗跌打损伤时,出现皮肤红肿瘙痒怎么办?
A2:若外用伸筋草后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用清水彻底清洗患处,症状较轻者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若出现水疱、破溃或全身症状(如发热、皮疹蔓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皮肤有破损、感染或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伸筋草外敷,使用前可先在耳后皮肤做小面积斑贴试验,确认无过敏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