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微温,味苦、辛,归心、肾、肺经,经过甘草制、蜜制等炮制方法后,其苦燥之性得以缓和,毒性降低,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的功效更为突出,是临床常用的开窍安神、祛痰消肿类中药,制远志的应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言其“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后世医家在长期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其应用范围,尤其适用于心肾不交、痰蒙清窍等证。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
制远志的核心功效之一是安神益智,其性温通,能上开心窍、下补肾气,通过交通心肾来改善心神不宁、健忘失眠等症,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肾藏精生髓,心肾不交则心火不能下温肾水,肾水不能上济心阳,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制远志能入心经以开心窍、宁心神,入肾经以滋肾精、强脑髓,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制远志中含有的远志皂苷、远志碱等成分,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长,同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常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健忘,以及老年性痴呆、神经衰弱等属心肾亏虚者,常配伍石菖蒲、茯苓、龙骨等同用,如经典方剂“定志丸”中即以制远志配伍石菖蒲、茯苓、人参,共奏安神益智之效。
祛痰开窍,利咽散结
制远志味辛开散,性温行散,入肺经能祛痰浊、通肺气,且有开窍醒神之功,适用于痰浊蒙窍、神志不清及咳嗽痰多、黏稠难咯等症,对于痰迷心窍所致的癫痫、中风失语、精神错乱等,制远志能豁痰开窍,恢复神明功能,常与半夏、天南星、石菖蒲等化痰开窍药同用;对于外感风寒或肺寒咳嗽,痰多清稀或黏稠不易咳出者,制远志能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可配伍桔梗、紫菀、款冬花等宣肺化痰药,增强祛痰效果,制远志还能利咽散结,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因其性温能散,味苦能泄,可疏散咽喉郁热、消散痰瘀互结之肿,常与牛蒡子、射干、玄参等清热利咽药配伍,缓解咽喉不适。
消散痈肿,活血止痛
制远志不仅内服有效,外用亦有消痈肿、活血止痛之效,可用于疮疡肿毒、乳房胀痛、跌打损伤等症,中医认为痈肿多由热毒蕴结、气血瘀滞所致,制远志性温能通行气血,味苦能泄热解毒,能消散痈肿、排脓止痛,临床常将其研末外敷,或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内服,治疗疖肿、乳腺炎等;对于跌打损伤导致的瘀血肿痛,制远志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配伍乳香、没药、红花等活血药,内服外用均可缓解症状。
不同炮制方法对功效的影响
制远志的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侧重也有所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炮制方法 | 功效侧重 | 适用症状 |
---|---|---|
甘草制 | 缓和苦燥之性,增强安神化痰功效 | 心神不宁、失眠健忘、痰多咳嗽 |
蜜制 | 增强润肺止咳、益气补中作用 | 肺虚咳嗽、气短乏力、痰中带血 |
相关问答FAQs
Q1:制远志和生远志在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A1:生远志味辛性烈,毒性较强,偏于开窍散结、祛痰力强,多用于癫痫、痰涎壅盛等实证,但易伤胃气,内服需谨慎;制远志经过甘草或蜜制后,毒性降低,苦燥之性缓和,功效偏于安神益智、祛痰止咳,更适用于心肾不交、失眠健忘、肺虚咳嗽等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临床应用更广泛,安全性也更高。
Q2:制远志的适用人群和禁忌人群有哪些?
A2:适用人群:①心肾不交所致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者;②痰浊蒙窍所致癫痫、中风失语、精神恍惚者;③肺寒咳嗽、痰多清稀或黏稠难咯者;④疮疡肿毒、跌打肿痛者(外用),禁忌人群:①实热、火旺者(如口舌生疮、烦躁易怒、便秘等),因制远志性温,易助火伤阴;②孕妇及脾胃虚弱者(如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因其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影响胎儿或损伤脾胃;③有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者,制远志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