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多因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理产物互结,导致心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中医治疗冠心病强调辨证论治,通过整体调节、多靶点干预,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现将具体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辨证论治为核心,分证施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核心,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等分为不同证型,针对性制定治法方药,常见证型及治疗方案如下表所示:
证型 | 症状特点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物 |
---|---|---|---|---|
气虚血瘀证 | 胸闷隐痛,气短乏力,动则加重,自汗,舌淡紫、苔白,脉细涩或结代 | 益气活血,化瘀通脉 | 血府逐瘀汤合补阳还五汤 | 黄芪、党参、丹参、川芎、红花、赤芍、当归、地龙 |
痰浊闭阻证 | 胸闷如窒,痛引肩背,体胖多痰,倦怠乏力,舌苔腻浊,脉滑 | 豁痰泄浊,通阳散结 | 温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 | 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 |
心血瘀阻证 |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血府逐瘀汤、丹参饮 | 丹参、檀香、砂仁、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牛膝 |
寒凝心脉证 | 卒然胸痛如绞,遇寒加重,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紧或迟 | 温阳散寒,活血通脉 |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 桂枝、薤白、枳实、瓜蒌、当归、细辛、附子、甘草 |
气阴两虚证 | 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弱或促 |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 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 | 人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玄参、丹参、茯苓、柏子仁 |
心肾阳虚证 | 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畏寒,腰膝酸软,下肢水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弱 | 温补心肾,化瘀通阳 | 右归丸合参附汤 | 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杜仲、人参、丹参 |
中药治疗:内服与外用相结合
内服方药
除上述辨证方剂外,临床常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益气养心作用的中成药,如:
- 活血化瘀类: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活血止痛)、速效救心丸(急救时舌下含服,缓解心绞痛);
- 益气养心类:生脉饮口服液(益气养阴)、芪参益气滴丸(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 化痰通络类:通心络胶囊(益气活血、通络解痉)、血脂康(含红曲,化痰降脂、活血化瘀)。
需注意,中成药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盲目长期服用。
外治法
- 穴位贴敷:取膻中、心俞、厥阴俞、内关等穴位,用丹参、川芎、红花等药物研末调敷,或选用麝香止痛膏、复方丹参膏贴敷,每日1次,每次4-6小时,适用于缓解胸闷、胸痛。
- 足浴疗法:用桂枝、红花、艾叶、鸡血藤等煎水泡脚,水温40℃左右,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具有温阳通脉、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寒凝心脉、阳虚血瘀患者。
针灸与推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治疗
-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宽胸理气止痛)、膻中(任脉,调理气机)、心俞(足太阳膀胱经,宁心安神)、厥阴俞(心俞对应穴,活血通络)。
- 配穴:气虚加足三里、气海(补气健脾);血瘀加血海、膈俞(活血化瘀);痰浊加丰隆、阴陵泉(化痰祛湿);寒凝加关元、命门(温阳散寒)。
- 操作:常规消毒,毫针直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寒凝可配合艾灸(如隔姜灸心俞、膻中)。
推拿按摩
- 部位:胸部(膻中、中府、云门)、背部(心俞、厥阴俞、督脉)、上肢(内关、极泉)。
- 手法:按揉、一指禅推、拿捏、擦法,操作时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如按揉膻中、心俞各1-2分钟,拿内关、极泉各30秒,擦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以透热为度,适用于稳定期患者,可改善胸闷、心悸症状。
情志调摄与生活调护
情志调摄
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情绪波动易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暴怒,可通过移情易性(如听音乐、书法、养花)、疏导疗法(与人倾诉)、静养(打坐、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
饮食调理
- 原则:低盐、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少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
- 食疗方:
- 气虚血瘀:黄芪炖鸡(黄芪30g、鸡肉200g,炖汤服);
- 痰浊闭阻:陈皮薏米粥(陈皮10g、薏米30g,煮粥);
- 寒凝心脉:生姜羊肉汤(生姜15g、羊肉200g,加桂枝、当归少许炖汤);
- 气阴两虚:西洋参麦冬粥(西洋参5g、麦冬10g、粳米50g,煮粥)。
运动调养
选择温和运动,如太极、八段锦、散步、慢跑等,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以不感疲劳为宜,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综合调护与预防
冠心病需长期调护,患者应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夏季避免贪凉,防止寒邪内侵,定期中医辨证调理,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如心电图、冠脉造影),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疗效。
相关问答FAQs
问:冠心病患者可以长期服用中药吗?
答: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长期服用中药,需根据病情、证型及治疗效果综合判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对于稳定期患者,通过中药调理可改善体质、减少发作,但需在医师指导下定期复诊,调整方药(如气虚血瘀证病情稳定后,可减少活血药用量,增加补气药比例),避免长期服用单一方剂导致不良反应,急性发作期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需以西医治疗为主,中药为辅,不可盲目依赖中药而延误病情。
问:中医治疗冠心病能替代西药吗?
答:中医治疗冠心病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常不能完全替代西药,西药(如抗血小板药、他汀类、硝酸酯类等)在快速缓解症状、改善冠脉供血、预防血栓形成等方面具有明确优势,尤其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狭窄患者,西药是基础治疗,中医治疗可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减少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适用于稳定期患者或作为辅助治疗,建议中西医结合,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