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白带的中草药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白带异常是女性常见妇科症状,表现为白带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中医称为“带下病”,多因脾虚失运、肾虚不固、湿热下注、湿毒蕴结或血瘀阻络所致,临床治疗需辨证论治,以下按常见证型介绍相关中草药及其配伍应用。

冶白带的中草药有哪些

脾虚湿盛型

症状:白带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伴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代表方剂: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核心中草药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黄芪 甘,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为“补气之长”,增强脾运化水湿之力。
白术 苦、甘,温;归脾、胃经 健脾燥湿,益气安胎,与黄芪共为君药,增强脾主统摄之能。
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既健脾又补肾,兼顾先后天之本。
苍术 辛、苦,温;归脾、胃经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助白术、黄芪运化中焦湿浊,使湿浊从下焦而出。
柴胡 苦,微寒;归肝、胆经 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引药上行,升提清阳之气以止带。
车前子 甘,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清热,使湿邪从小便排出,减少白带来源。

肾虚不固型

症状:白带量多、色白清稀如水,或透明如鸡蛋清,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固涩,温养任带。
代表方剂:内补丸(《女科切要》)。
核心中草药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菟丝子 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为平补阴阳之品,增强肾气固摄之力。
覆盆子 甘、酸,温;归肾、膀胱经 益肾固精缩尿,与菟丝子相须为用,加强固涩止带效果。
金樱子 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其酸涩之性能收敛固摄,减少白带下泄。
桑螵蛸 甘、咸,平;归肝、肾经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用于肾虚不固之带下,兼有助阳之效。
肉苁蓉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温而不燥,适用于肾阳虚衰之带下。
鹿角霜 咸、温;归肾、肝经 温肾助阳,收敛止血,其收敛之性可固摄带脉,与肉苁蓉共温肾阳。

湿热下注型

症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绿、质黏稠有臭味,或伴外阴瘙痒、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带。
代表方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或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核心中草药

冶白带的中草药有哪些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黄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清下焦湿热,为治湿热带下之要药。
苦参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对外阴瘙痒、带下臭秽兼有良效。
薏苡仁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性平和,既利湿又不伤正气。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增强脾运化水湿功能,使湿热从小便排出。
栀子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导湿热下行,与黄柏共清下焦之热。
白鲜皮 苦,寒;归脾、胃、膀胱、肺经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善治湿热疮毒、带下瘙痒,为外阴瘙痒常用药。

湿毒蕴结型

症状:白带量多、色黄绿如脓或赤白相间、有腐臭味,伴阴部肿痛、小便涩痛、口干口苦,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代表方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味。
核心中草药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蒲公英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善治乳痈、疔毒,亦用于湿毒带下,可内服外用。
金银花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为“清热解毒之要药”,广谱抗菌,抗炎止带。
野菊花 苦、辛,微寒;归肺、肝经 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与蒲公英、金银花共奏清热解毒之效。
紫花地丁 苦、辛,寒;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善治疔疮肿毒,对湿毒蕴结之带下瘙痒有良效。
土茯苓 甘、淡,平;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现代研究有抗炎、抗病毒作用,用于梅毒、湿毒带下。
败酱草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对带下臭秽、腹痛有缓解作用。

血瘀阻络型

症状:白带量多、色暗红或夹血丝、质稠有块,伴小腹刺痛、经血有块、舌暗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带。
代表方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加味。
核心中草药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桂枝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活血通脉,温经散寒,助阳化气,推动血行以消瘀滞。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既利湿又助桂枝活血,避免瘀湿互结。
牡丹皮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桂枝温通,牡丹皮凉血,共调寒热,活血不伤血。
桃仁 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善破血瘀,用于血瘀带下兼便秘者。
赤芍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与牡丹皮共清血分之热,助活血之力。

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带下病需根据症状、舌脉辨证分型,不可自行随意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2. 配伍原则:中草药讲究“君臣佐使”,如脾虚型需健脾与祛湿同用,肾虚型需补肾与固涩结合,湿热型需清热与利湿并重。
  3. 外治辅助:可配合外用中药(如苦参、蛇床子、黄柏煎水坐浴)缓解外阴瘙痒,提高疗效。
  4. 饮食调护: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食清淡,健脾利湿(如薏苡仁、山药煮粥)。
  5. 及时就医:若带中带血、持续臭秽或伴发热腹痛,需排查宫颈病变、盆腔炎等器质性疾病,及时就医。

相关问答FAQs

Q1:白带异常用中草药调理需要多久见效?
A:白带异常的调理时间因病情轻重、体质差异及辨证准确性而异,一般而言,轻证(如单纯脾虚或轻度湿热)规范用药1-2周可见白带量减少、质地改善;中证(如肾虚或中度湿热)需2-4周;重证(如湿毒蕴结或血瘀阻络)可能需4周以上,若用药2周症状无缓解,需重新辨证或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如白带常规、B超),避免延误病情。

冶白带的中草药有哪些

Q2:哪些人群不适合用中草药治白带?
A:以下人群需慎用或禁用中草药治带下:①孕妇:活血化瘀药(如桃仁、赤芍)、峻下逐水药(如甘遂)可能引发流产;②过敏体质者:对某种中草药过敏者需禁用,如蒲公英、金银花可能引起过敏反应;③月经期:活血化瘀药可能增加经量,经期应暂停或减量;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部分中草药(如苦参、黄柏)需经肝肾代谢,可能加重负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叶下珠的功效
« 上一篇 08-26
支扩慢阻肺,中医治疗如何辨证施治?
下一篇 » 08-2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