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叶下珠的功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叶下珠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又名珍珠草、夜合草等,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性微苦、凉,归肝、脾、肾经,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应用广泛。

中草药叶下珠的功效

叶下珠最显著的功效在于清热解毒,其味苦性寒,能清解热毒,常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等症,对于风热感冒或肺胃热盛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可单用叶下珠煎汤含服,或配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增强清热解毒之力;若皮肤出现疔疮肿毒,则可将新鲜叶下珠捣烂外敷,利用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缓解症状,现代研究发现,叶下珠含有的没食子酸、槲皮素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为其清热解毒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利湿退黄是叶下珠的另一核心功效,中医认为,湿热蕴结肝胆是黄疸的主要病机,而叶下珠能清利肝胆湿热,促进胆汁排泄,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小便短赤等症,临床多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等肝胆疾病,症见身目发黄、脘腹胀满、纳差厌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叶下珠中的活性成分可降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水平,减轻肝细胞损伤,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其在保肝降酶、退黄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多项实验证实,叶下珠对湿热淋证、带下过多等下焦湿热病症也有一定疗效,可配伍车前子、泽泻、黄柏等药物,增强利湿清热之效。

叶下珠还具有抑菌抗病毒的作用,尤其在抗病毒领域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叶下珠对乙肝病毒(HBV)、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抑制病毒吸附、阻断病毒复制、调节机体免疫等,叶下珠中的鞣质和黄酮类成分可干扰乙肝病毒DNA的合成,降低HBV-DNA水平;对流感病毒则能抑制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释放和扩散,这一功效使其在病毒性肝炎、流感等传染病的辅助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叶下珠在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方面也展现出良好潜力,现代研究显示,叶下珠中的提取物可诱导肝癌、胃癌、肺癌等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促进氧化应激等有关,叶下珠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延缓衰老,预防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临床观察还发现,叶下珠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降糖效果,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

中草药叶下珠的功效

为更直观展示叶下珠的主要功效与应用,现归纳如下表:

功效类别 具体功效 临床应用举例 常用配伍
清热解毒 清解热毒,消肿散结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
利湿退黄 清利肝胆湿热 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黄疸、小便短赤 茵陈、栀子、车前子
抑菌抗病毒 抑制病毒复制 乙型肝炎、流感病毒感染 黄芪、虎杖、苦参
保肝护肝 降低转氨酶,修复肝细胞 慢性肝炎、肝损伤 五味子、甘草、垂盆草
抗氧化辅助 清除自由基 延缓衰老、预防氧化应激相关疾病 维生素C、枸杞子

需要注意的是,叶下珠性凉,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其抗病毒作用虽显著,但治疗乙肝等疾病时需结合现代医学规范治疗,不可替代药物。

相关问答FAQs

Q1:叶下珠可以长期服用吗?
A1:叶下珠虽为天然草药,但长期服用需谨慎,性凉之品久服易损伤脾胃,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不良反应,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乙肝辅助治疗),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并根据体质调整用药剂量,必要时停药或配伍健脾药物(如白术、茯苓)以减轻副作用。

中草药叶下珠的功效

Q2:叶下珠治疗乙肝效果如何?需要注意什么?
A2:叶下珠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常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药物,可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毒载量,但其效果因人而异,且不能完全替代抗病毒西药(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服用时需注意:① 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② 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指标;③ 避免饮酒及服用有肝损伤风险的药物;④ 若出现乏力、黄疸加重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失眠困扰,哪些药材能有效改善睡眠?
« 上一篇 08-26
冶白带的中草药有哪些
下一篇 » 08-2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