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耳草为茜草耳草属植物,学名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因其全株密被金黄色柔毛而得名,在我国传统医学中,金毛耳草性味苦、甘,性平,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痢疾、肠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深入,金毛耳草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逐渐被揭示,其在抗炎、抗氧化、保肝、抗菌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来源与别名
金毛耳草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如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田埂、路旁及溪边湿润处,其别名较多,各地叫法不一,如黄毛耳草、石打穿、地茄子、鸡舌草、金草、红头丝等,黄毛耳草”因植株特征最为直观而被广泛使用。
形态特征
金毛耳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30厘米,全体密被金黄色长柔毛,茎四棱形,基部常匍匐生根,上部直立或斜升,叶对生,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5厘米,宽0.5-1.2厘米,顶端短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被疏柔毛,下面密被金黄色长柔毛;叶柄极短或无,聚伞花序腋生,有花2-5朵,总花梗短于叶;花冠白色或淡紫色,管形,长约3毫米,喉部被毛;雄蕊4枚,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下位,2室,蒴果椭圆形,长约2毫米,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多数,细小,褐色,花期5-9月,果期7-11月。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金毛耳草性味苦、甘,性平,归肝、脾、肾经,其核心功效在于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具体应用如下:
- 湿热黄疸: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型肝炎,症见身目发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小便短赤,常配伍茵陈、栀子、大黄等清热利湿药同用,可增强退黄效果。
- 泄泻痢疾:湿热泄泻、痢疾,症见腹痛泄泻、里急后重、大便黏腻,可单用30-60克煎服,或配伍黄连、木香、马齿苋等以清热燥湿、行气止痢。
- 疮疡肿毒:热毒疮疡、乳痈、疖肿等,内服外用均可,内服可配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等;外用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患处,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跌打损伤: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骨折筋伤,可配伍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药,内服煎汤或外用捣敷,以活血消肿、止痛续骨。
- 外伤出血:外伤出血,可用鲜品捣烂外敷,或晒干研末撒布患处,有收敛止血作用,亦可用于肾盂肾炎、膀胱炎、盆腔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属湿热下注者。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金毛耳草的用法以内服煎汤为主,常用量为15-30克,鲜品可用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撒布,使用时需注意:金毛耳草性平,但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腹泻,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应遵医嘱使用,以免活血动胎;外敷时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过敏者停用;疮疡已溃者不宜长期外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现代研究与应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毛耳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如耳草碱)、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三萜类(如齐墩果酸)、挥发油及多糖等,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金毛耳草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等急性炎症模型,降低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₂(PGE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保肝作用:对四氯化碳(CCl₄)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金毛耳草水提物能降低血清ALT、AST活性,提高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减少丙二醛(MDA)含量,提示其具有抗氧化、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肝炎。
- 抗菌作用:体外实验显示,金毛耳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为其治疗痢疾、肠炎提供了实验依据。
- 抗氧化作用:金毛耳草中的黄酮类、三萜类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可能与抗衰老、预防慢性疾病相关。
- 其他作用:研究表明,金毛耳草还具有降血糖、调节免疫、抗肿瘤等潜在活性,但其具体机制及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金毛耳草基本信息表
项目 | |
---|---|
学名 | 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 |
别名 | 黄毛耳草、石打穿、地茄子、鸡舌草、金草 |
科属 | 茜草科耳草属 |
性味 | 苦、甘,平 |
归经 | 肝、脾、肾经 |
主要功效 |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血止痛 |
常用部位 | 全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布 |
现代研究 | 抗炎、保肝、抗菌、抗氧化、降血糖等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月经期女性遵医嘱,过量可能致腹泻 |
相关问答FAQs
Q1:金毛耳草和普通耳草有什么区别?
A:金毛耳草与普通耳草(如白花蛇舌草、水线草等同属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植株特征和功效侧重,金毛耳草全株密被金黄色长柔毛,茎四棱形,花冠白色或淡紫色,以“黄毛”为显著特征;而普通耳草(如白花蛇舌草)全株被短柔毛或无毛,茎略扁,花冠白色,功效上,金毛耳草偏重于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常用于黄疸、痢疾、疮疡肿毒;白花蛇舌草则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更常用于癌症辅助治疗、咽喉肿痛等,两者虽同属,但临床应用有所差异。
Q2:金毛耳草可以长期服用吗?
A:金毛耳草是否可以长期服用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而定,作为性平之品,短期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如急性黄疸型肝炎、痢疾)是安全的,但长期服用可能因苦寒伤及脾胃,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肾炎、盆腔炎等慢性病调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和胃药物(如白术、茯苓),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孕妇、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慎用,最好在医生辨证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