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中草药的外观究竟长什么样?形态特征具体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白芍是中医药领域常用的传统中草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其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肝脾不和之脘腹疼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要全面了解白芍“什么样”,需从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产地加工、炮制品特点、性味功效及鉴别方法等多方面展开。

白芍中草药什么样

植物形态:白芍的“生长样貌”

白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由粗壮的纺锤形块根(即药用部分)及须根组成,株高50-80厘米,茎直立,无毛,上部常分枝,基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柄长9-11厘米;小叶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5-12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或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3小叶,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直径5.8-11厘米;苞片4-5片,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厘米,绿色;花瓣9-12片,倒卵形、倒卵圆形或宽椭圆形,长2.5-4厘米,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顶端常具凹缺;雄蕊多数,花丝长5-10毫米,黄色;心皮3-5枚,密被短柔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圆形,长2.2-3厘米,直径1-1.5厘米,顶端具喙,疏被短柔毛,种子黑色,球形或长圆形,直径约2毫米,花期5-6月,果期6-8月,其植株形态优美,花朵艳丽,既是药用植物,也常被用作观赏花卉。

药材性状:白芍的“商品样貌”

白芍药材为干燥的根,呈圆柱形,两端平截,长5-18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类白色、浅红棕色或淡棕红色,光滑或具细纵纹及细根痕,偶有棕褐色横向皮孔样突起,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可见“菊花心”(射线呈放射状纹理,形似菊花),气微,味微苦、酸。

不同产地的白芍因加工和生长环境差异,性状略有区别:如“杭白芍”(浙江产)多呈圆柱形,表面类白色,质坚实,断面角质样;“亳白芍”(安徽亳州产)表面较粗糙,色较浅,粉性足;“川白芍”(四川产)多呈圆柱形或略弯曲,表面淡红棕色,断面较粗糙,以下为白芍药材主要性状特征的表格归纳:

特征部位 性状描述
形状 圆柱形,两端平截
大小 长5-18厘米,直径1-2.5厘米
表面颜色 类白色、浅红棕色或淡棕红色,光滑或具细纵纹及细根痕
质地 坚实,不易折断
断面 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菊花心”)
气味 气微,味微苦、酸

产地与加工:白芍的“形成过程”

白芍主产于安徽、浙江、四川、山东等地,其中安徽亳州、浙江东阳、四川中江为道地产区,所产白芍品质最优,栽培白芍需3-5年后采收,多在夏、秋季采挖,采挖时小心挖取根部,避免损伤,采挖后洗净泥土,刮去外皮(或不去外皮,根据商品规格要求),置沸水中煮透(煮至无中心白心,质地变软),捞出浸入冷水中,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煮制过程是关键,可防止鲜根酶解,使有效成分转化为稳定形态,同时干燥后质地坚实,便于储存,若不经煮制直接晒干,则称为“生晒白芍”,品质较次,较少使用。

炮制品:白芍的“不同形态与功效”

白芍因炮制方法不同,性状和功效有所差异,常见炮制品包括:

白芍中草药什么样

  1. 生白芍: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为类圆形薄片,外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可见“菊花心”,质坚脆,性微寒,长于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常用于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痛经、胁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2. 炒白芍:取白芍片,用麸皮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表面微黄色,偶见焦斑,气微香,麸炒后缓和其寒性,增强养血和脾作用,多用于肝脾不和之腹痛、泄泻。

  3. 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吸尽,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表面微黄色,略有酒气,酒制后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调经、柔肝止痛作用,多用于肝郁胁痛、痛经、经闭。

  4. 醋白芍:取白芍片,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醋吸尽,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表面微黄色,微有醋气,醋制后入肝经血分,增强敛阴止痛作用,常用于肝郁血虚之脘腹疼痛、痛经、崩漏。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白芍的“作用内核”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其核心功效可概括为“养、敛、柔、平”:

白芍中草药什么样

  • 养血调经:白芍味酸,入肝经血分,能养血和营,为妇科调经要药,常与当归、熟地、川芎配伍(如四物汤),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
  • 敛阴止汗:酸能收敛,性寒能清,可敛阴液、固外泄,用于自汗、盗汗,常与黄芪、浮小麦、麻黄根配伍(如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 柔肝止痛:白芍甘酸养血,柔肝体以助肝用,缓急止痛,常与柴胡、当归、白术配伍(如逍遥散),治疗肝郁胁痛、脘腹疼痛;与甘草配伍(即芍药甘草汤),能缓急止痛,用于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 平抑肝阳:白芍质润养阴,可平抑肝阳,常与生地、石决明、牛膝配伍,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烦躁易怒。

鉴别与质量评价:白芍的“优劣辨别”

优质白芍以“根粗壮、皮细、质坚实、断面洁白、粉性足、无枯心”者为佳,常见伪品有赤芍(芍药属植物川赤芍、草芍药等的根,断面粗糙,粉性弱,味苦涩)和白花芍药(非药用品种,性状类似但功效不同),传统经验鉴别强调“三看”:一看断面是否洁白有“菊花心”,二看质地是否坚硬,三看味是否微苦带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主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其中芍药苷为活性指标,《中国药典》规定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不得少于1.5%。

使用注意

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不宜单用;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外感风寒、血虚有寒者慎用;孕妇慎用(酒白芍除外,需遵医嘱),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

相关问答FAQs

Q1:白芍和赤芍有什么区别?
A:白芍与赤芍均来源于芍药属植物,但来源、性状、功效有别,白芍为芍药栽培品的干燥根(去皮煮制),性微寒,味苦酸,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断面类白色有“菊花心”;赤芍为芍药野生品或栽培品的干燥根(不去皮或煮制),性微寒,味苦,长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断面黄白色或红棕色,粉性弱,无“菊花心”,简单说,白芍偏“补养”(养血敛阴),赤芍偏“清散”(清热凉血散瘀)。

Q2:白芍适合哪些人群食用?
A:白芍适合血虚体质(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情绪抑郁)、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烦躁易怒)、阴虚有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及女性月经不调、痛经者,但需注意,虚寒体质(畏寒肢冷、腹痛便溏)、孕妇(需遵医嘱)、外感风寒者不宜使用,且不宜长期过量服用,以免损伤脾胃,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根据体质和病情合理应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天青地白分辨
« 上一篇 09-10
什么中草药能根治痛风?
下一篇 » 09-1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