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牙龈出血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治疗牙龈出血,需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结合病因病机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牙龈出血在中医属“牙衄”“齿衄”范畴,与胃、肾、脾等脏腑关系密切,多因胃火上炎、肾阴亏虚、气血亏虚、脾不统血等导致血热妄行或气虚不摄血所致,以下从理论基础、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日常调理等方面详细阐述。

中医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对牙龈出血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骨乃肾所主;牙龈又为阳明经脉所过,手足阳明经(胃、大肠)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若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可致胃火炽盛,循经上炎,灼伤牙龈血络,血溢脉外而出血;或久病劳倦,耗伤肾阴,虚火上浮,扰动血络;或素体虚弱,脾气不足,统摄无权,血不归经;或外感热邪,入血分迫血妄行,均可引发牙龈出血,刷牙方法不当、用力过猛等机械刺激,或口腔卫生不佳,湿热瘀毒内积,也会加重病情。

辨证分型与治疗

中医治疗牙龈出血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不同证型采用相应治法,常用治法包括清胃泻火、滋阴降火、健脾益气、凉血止血等,结合内服汤剂、中成药及外治法综合调理。

辨证分型与内治法

以下为常见证型的具体表现及治疗方案:

证型 主要表现 治法 代表方药 常用中成药 食疗推荐
胃火炽盛证 牙龈红肿疼痛,出血量多,色鲜红,口臭,口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丹皮、当归)加减 牛黄上清片、清胃黄连丸 绿豆粥(绿豆、粳米煮粥,加少量冰糖)、苦瓜汤(苦瓜切片煮汤,清热降火)
肾阴亏虚证 牙龈微肿,出血色淡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止血 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加减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枸杞银耳羹(枸杞、银耳、红枣炖煮)、百合粥(百合、粳米煮粥,滋阴润燥)
气血亏虚证 牙龈淡白,出血量少,色淡红,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细弱 益气摄血,健脾养心 归脾汤(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加减 归脾丸、八珍颗粒 黄芪山药粥(黄芪、山药、粳米煮粥)、红枣桂圆汤(红枣、桂圆、枸杞煮汤,补气养血)
脾不统血证 牙龈渗血,反复发作,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等)加减 补中益气丸、归脾丸 山药莲子粥(山药、莲子、粳米煮粥)、芡实瘦肉汤(芡实、瘦肉炖汤,健脾固涩)
血热妄行证 牙龈出血鲜红,量多,牙龈红肿,口干舌燥,或有发热,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清热凉血,止血 犀角地黄汤(水牛角代犀角、生地、赤芍、丹皮)加减 四生丸、紫雪散 藕节饮(藕节、白茅根煎水,凉血止血)、荸荠汁(荸荠榨汁,清热生津)

外治法

除内服药物外,中医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常用方法包括:

  1. 含漱法: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中医治疗牙龈出血

    • 胃火炽盛:可用马鞭草30g、蒲公英30g、金银花20g,煎水含漱,每日3-5次。
    • 虚火牙衄:可用玄参15g、麦冬15g、地骨皮15g,煎水含漱,滋阴降火。
  2. 外敷法:取药物直接敷于牙龈患处,止血消肿。

    • 冰硼散:取少量用棉签蘸取,敷于红肿出血处,适用于胃火炽盛,清热止痛。
    • 云南白药:取胶囊粉末撒于牙龈患处,止血效果显著,适用于各型出血。
  3. 针灸疗法:通过调节经络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

    • 主穴:合谷(手阳明大肠经,清泻阳明热)、颊车(足阳明胃经,疏通局部气血)、足三里(足阳明胃经,调理脾胃)。
    • 配穴:胃火加内庭(清泻胃热);肾阴亏虚加太溪(滋补肾阴);气血亏虚加血海、三阴交(益气养血),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日常调理与预防

中医重视“治未病”,牙龈出血的日常调理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1. 饮食调摄:避免辛辣刺激、油炸肥甘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减少烟酒;胃火炽盛者宜食清凉泻火之品(如苦瓜、西瓜、梨),虚证者宜食滋阴健脾之品(如银耳、山药、红枣);出血期间可食凉血止血食物(如藕、荸荠、空心菜)。

  2. 口腔卫生:采用软毛牙刷,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牙龈;每日早晚刷牙,饭后用淡盐水或茶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定期洁牙,去除牙结石,减少局部刺激。

    中医治疗牙龈出血

  3. 情志调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怒则气上”,情绪激动易致肝火犯胃,加重牙龈出血。

  4. 起居有常: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耗伤阴血;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

相关问答FAQs

Q1:牙龈出血吃维生素C有用吗?中医如何看待维生素C的作用?
A:维生素C缺乏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如坏血病),西医通过补充维生素C可改善,中医认为维生素C性凉,味酸,有“清热生津”之功,对部分“胃热”或“阴虚”型牙龈出血有一定辅助作用,尤其适合伴有口干、便秘者,但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若因“脾虚不摄血”或“肾虚火旺”导致的出血,单纯补充维生素C效果有限,需结合健脾或滋阴中药调理,牙龈出血病因复杂,需先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牙周炎等器质性病变,再根据体质选择是否补充维生素C。

Q2:中医治疗牙龈出血多久能见效?若长期不愈怎么办?
A:中医治疗牙龈出血的见效时间与证型、病程、个体差异相关,一般而言,胃火炽盛型(急性起病,症状明显)通过清胃泻火治疗,3-5天可见出血减少、红肿缓解;肾阴亏虚型(慢性反复)需滋阴降火,调理1-2周症状逐渐改善;气血亏虚型需健脾益气,疗程约2-4周,待气血充盈后出血方可控制,若治疗2周后仍无改善,或反复发作,需考虑以下情况:①辨证不准确,需重新调整方药;②合并牙周炎、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需配合口腔科治疗(如洁牙、牙周刮治);③可能存在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病、血液病等),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血糖、肝功能、血常规)以明确病因,中西医结合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治痔疮最佳中草药是哪种?效果如何选?
« 上一篇 09-10
覆盆子中草药回收价多少?靠谱渠道去哪找?
下一篇 » 09-1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