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临床常见肛肠疾病,中医称为“痔核”“痔漏”,认为其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或久坐久立、长期便秘,导致湿热下注、气血运行不畅,或脾虚气陷、筋脉松弛而发病,中医治疗痔疮注重辨证论治,通过内服、外用中草药,可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润肠通便,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以下为临床常用的治痔疮中草药,及其性味归经、功效、用法与注意事项。
清热凉血止血类
槐角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核心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适用症状:痔疮便血鲜红、肛门肿痛,尤其适用于血热妄行型痔疮,常伴口干、便秘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外用可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忌服。
地榆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大肠经。
核心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适用症状:痔疮出血(尤其内痔出血)、肛周红肿热痛,对湿热下注导致的肛周溃烂有较好效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吞服,外用可煎水熏洗或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大面积出血及虚寒性出血忌用,不可与藜芦同用。
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核心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适用症状:湿热型痔疮,症见肛门灼热、肿痛、便血黏液,常伴腹泻或肛门潮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清热多生用,止血可炒炭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清热利湿解毒类
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核心功效: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适用症状:痔疮急性发作,症见肛门红肿热痛、坠胀明显,或伴感染、分泌物增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或泡茶饮,外用可煎水熏洗坐浴。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气疮疮疡属阴证者忌用。
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核心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适用症状:湿热下注型痔疮,症见肛门潮湿瘙痒、肿痛破溃,或伴肛周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外用可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禁用,苦燥伤阴,阴虚者慎用。
马齿苋
性味归经:酸,寒;归肝、大肠经。
核心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适用症状:痔疮出血、肿痛,尤其适用于湿热兼有便血者,可内服外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克;或捣汁饮,外用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肠滑腹泻者忌用。
活血化瘀消肿类
大黄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核心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适用症状:热秘导致的痔疮,症见大便秘结、腹胀、肛门肿痛,可通便泻火以减轻痔疮症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后下);或研末吞服,外用可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月经期、哺乳期妇女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当归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核心功效: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止痛。
适用症状:血虚肠燥导致的痔疮,症见便血色淡、肛门隐痛、大便干结,或痔疮术后气血亏虚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通便用全当归。
注意事项: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用,孕妇慎用。
补气升阳固脱类
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核心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肌。
适用症状:脾虚气陷型痔疮,症见痔疮脱出、肛门坠胀、乏力气短,或久治不愈、伤口难愈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或大剂量60克以上,可配伍升麻、柴胡增强升阳举陷之效。
注意事项:实热证、阴虚阳亢者忌用,表实邪盛、气滞湿阻者慎用。
升麻
性味归经: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核心功效:升阳举陷,清热解毒,发表透疹。
适用症状:脾虚下陷导致的痔疮脱出、肛门坠胀,常配黄芪、柴胡(补中益气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升阳可生用,解毒可炒用。
注意事项:麻疹已透、阴虚火旺者忌用,上盛下虚者慎用。
外用消肿止痛类
芒硝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核心功效:软坚散结,泻下通便,清热消肿。
适用症状:痔疮肿痛剧烈、肛周水肿,尤其适用于外痔嵌顿或血栓性外痔。
用法用量:外用,取10-20克溶于温开水中(浓度约10%-20%),坐浴15-20分钟,每日2-3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皮肤破损者慎用,坐浴后注意保暖。
常治痔疮中草药参考表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核心功效 | 适用症状 | 用法参考 |
---|---|---|---|---|
槐角 | 苦微寒,归肝大肠 |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 血热便血、肛门肿痛 | 内服6-12克,外用研末敷 |
地榆 | 苦酸微寒,归肝大肠 |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 便血鲜红、肛周溃烂 | 内服9-15克,外用熏洗 |
金银花 | 甘寒,归肺心胃 |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 肛门红肿热痛、感染 | 内服10-30克,外用熏洗坐浴 |
黄芪 | 甘微温,归脾肺 | 补气升阳,固表生肌 | 痔疮脱出、气虚乏力 | 内服10-30克,配伍升麻 |
芒硝 | 咸苦寒,归胃大肠 | 软坚散结,清热消肿 | 外痔水肿、肿痛剧烈 | 外用10-20克坐浴 |
相关问答FAQs
问:痔疮出血用哪种中草药最好?
答:痔疮出血需根据出血性质辨证选药,若便血鲜红、肛门灼热、口干便秘(血热妄行),首选槐角、地榆,可凉血止血;若便血色淡、肛门隐痛、面色苍白(气血亏虚),宜用黄芪、当归,补气摄血;若出血伴肛周潮湿、瘙痒(湿热下注),可配伍黄柏、马齿苋,清热利湿止血,外用可用地榆炭、槐角炭研末外敷,或用芒硝坐浴收敛止血。
问:中草药治疗痔疮需要多久见效?如何判断是否有效?
答:中草药治疗痔疮的见效时间与病情轻重、证型及用药方式相关,一般轻度痔疮(如单纯性内痔出血、轻度肿痛),内服汤剂配合外用熏洗,3-5天可见症状缓解;中度痔疮(如脱出、明显肿痛),需1-2周;重度或嵌顿性痔疮,可能需2-4周,若无效需及时就医,有效指标包括:出血减少或停止、肿痛减轻、脱出回缩、肛门坠胀感改善,大便通畅,若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或加重,需调整方剂或检查是否存在其他病变(如肛裂、息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