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玉,作为一种在传统中医药领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药材,其名称中的“麻”可能源于药材表面或口感的细微特征,“玉”则常与药材的质地或色泽相关联,尽管在《中国药典》等权威典籍中未将其列为主流药材,但在部分地方性用药经验或少数民族医药中,麻玉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而被沿用,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等地的山地或高原区域,生长环境多为海拔1000-3000米的林缘、灌丛或草甸地带,以下从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禁忌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药材来源与植物形态
麻玉的原植物为麻玉草(学名:Oxytropis ma-yu,豆科棘豆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呈圆柱形,略扭曲,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地坚硬,断面类白色,略呈角质样,茎单一或数丛生,基部常木质化,被白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长5-15厘米,小叶7-15枚,卵形或长圆形,长0.5-1.5厘米,宽0.3-0.8厘米,先端钝圆,具小尖头,全缘,两面密被灰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淡紫色或蓝紫色,旗瓣倒卵形,翼瓣与龙骨瓣等长,荚果革质,卵状长圆形,膨胀,密被柔毛,内含种子1-5粒,肾形,褐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其药用部位主要为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的麻玉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略弯曲,长5-20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具明显的纵皱纹、横向皮孔及细小的支根痕,顶端常带有根茎残基,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或淡黄白色,粉性,可见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气微,味初淡,后有微麻舌感(“麻”之名可能源于此),以条粗、质坚实、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性味归经
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麻玉性温,味辛、微甘,归肺、脾、肝经,其性温而不燥,辛散而不烈,甘缓而不腻,兼具散寒、祛湿、活血、止痛之效。
功效主治
麻玉在传统应用中,主要发挥以下功效:
- 散寒解表:性温辛散,能温肺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常与生姜、荆芥、防风等配伍。
- 祛风除湿: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湿,适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尤其适用于寒湿偏盛者,常与独活、威灵仙、桂枝等同用。
- 活血止痛:辛行温通,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或气血瘀滞所致的胸胁刺痛、痛经等,可配伍当归、川芎、乳香等。
- 健脾温中:味甘性温,能温运脾阳,适用于脾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常与党参、白术、干姜等配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体质及配伍调整,一般入汤剂宜后下,以保存其有效成分。
使用禁忌
- 实热证及阴虚火旺者忌用:麻玉性温,实热证(如高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及阴虚火旺(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患者服用后可能加重病情。
- 孕妇慎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不宜与藜芦同用:遵循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 过敏体质者慎用: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首次使用需从小剂量开始。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玉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如麻玉碱、棘豆碱)、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多糖及挥发油等,具有以下作用:
- 抗炎镇痛:麻玉碱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对类风湿关节炎等有潜在治疗价值。
- 免疫调节:多糖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 改善微循环:黄酮类成分能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瘀血吸收,适用于跌打损伤及寒湿痹痛。
- 抗菌抗病毒: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麻玉药材信息快速表
项目 | |
---|---|
来源 | 豆科植物麻玉草(Oxytropis ma-yu)的干燥根及根茎 |
性味 | 性温,味辛、微甘 |
归经 | 肺、脾、肝经 |
功效 | 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温中 |
主治 | 风寒感冒、风寒湿痹、跌打损伤、脘腹冷痛、脾虚泄泻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 |
禁忌 | 实热证、阴虚火旺者忌用;孕妇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
主要成分 | 生物碱(麻玉碱、棘豆碱)、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多糖、挥发油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麻玉与常见的“麻黄”有何区别?
解答:麻玉与麻黄虽名称中带“麻”,但来源、功效差异显著,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为主,适用于风寒感冒、喘咳、风水水肿等;而麻玉为豆科植物麻玉草的根及根茎,性温、味辛甘,归肺、脾、肝经,功效偏于散寒除湿、活血止痛、健脾温中,二者科属、药用部位、主治病症均不同,不可混淆。
问题2:长期服用麻玉会产生依赖性或不良反应吗?
解答:目前尚无明确研究表明麻玉具有依赖性,但作为温性药材,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上火”症状,如口干、咽痛、便秘等,麻玉含生物碱成分,过量可能对肝脏、肾脏造成负担,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短期服用,一般连续用药不超过2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