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在中医学中属于“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其发病多因久病咳喘,迁延不愈,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互结,形成本虚标实的复杂证候,本虚以肺、脾、肾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水饮为主,中医治疗慢阻肺强调辨证论治,结合整体调理,旨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发作,以下从辨证论治、特色外治法、食疗调养、情志与运动调摄等方面详细阐述其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核心,个体化施治
中医治疗慢阻肺的核心是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采用相应治法与方药,临床常见证型及治疗如下:
痰浊壅肺证
主症: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样,喘息胸闷,稍劳即著,易疲乏,脘痞腹胀,纳差,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或濡。
治法:健脾化痰,降气平喘。
代表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健脾燥湿;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降气化痰;若痰多胸闷加厚朴、枳壳理气宽胸;易疲乏、纳差加党参、白术益气健脾。
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痰黄黏稠,或痰白难咳,喘息气粗,胸满息粗,身热烦躁,口干欲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剂:清气化痰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常用黄芩、瓜蒌、胆南星清化痰热;鱼腥草、金荞麦、苇茎清热解毒;杏仁、桑白皮、地龙宣肺平喘;若痰热伤津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
痰蒙神窍证
主症:咳逆喘息痰鸣,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喉中痰鸣,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醒神。
代表方剂:涤痰汤加减,常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化痰;石菖蒲、远志开窍醒神;天麻、钩藤息风;若痰热壅盛加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需遵医嘱)。
肺肾气虚证
主症:喘促日久,动则加剧,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声低气怯,腰膝酸软,乏力自汗,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弱。
治法: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代表方剂:补肺汤合肾气丸加减,常用党参、黄芪、补骨脂、胡桃肉补肺益肾;蛤蚧、五味子纳气平喘;若自汗明显加浮小麦、麻黄根固表止汗。
肺肾阴虚证
主症:干咳少痰,喘促气短,动则尤甚,口咽干燥,手足心热,腰酸耳鸣,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肺肾,降气平喘。
代表方剂:百合固金汤合麦味地黄丸加减,常用百合、麦冬、北沙参、玉竹养阴润肺;熟地、山茱萸、五味子滋肾纳气;若虚热明显加地骨皮、知母清虚热。
为便于临床应用,现将上述证型归纳如下:
证型 | 主症特点 | 治法 | 代表方剂 |
---|---|---|---|
痰浊壅肺证 | 咳痰白黏、胸闷乏力、舌胖苔腻 | 健脾化痰、降气平喘 |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
痰热郁肺证 | 痰黄黏稠、喘息气粗、口干便秘、舌红苔黄 |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 清气化痰汤合千金苇茎汤 |
痰蒙神窍证 | 痰鸣神昏、烦躁嗜睡、舌暗苔腻 | 涤痰开窍、息风醒神 | 涤痰汤(加安宫牛黄丸) |
肺肾气虚证 | 喘促气短、动则加剧、腰膝酸软、舌淡脉弱 |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 补肺汤合肾气丸 |
肺肾阴虚证 | 干咳少痰、口咽干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 | 滋养肺肾、降气平喘 | 百合固金汤合麦味地黄丸 |
中医特色外治法,辅助增效
除中药内服外,中医外治法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脏腑功能,缓解慢阻肺症状,常用方法包括:
针灸疗法
选穴:以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足三里、丰隆为主,痰浊壅肺加脾俞、中脘;痰热郁肺加尺泽、曲池;肺肾气虚加关元、气海。操作:肺俞、膏肓、肾俞多用温针灸(针柄上置艾条),以温补肺肾;定喘、尺泽、太渊用平补平泻法,以宣肺平喘;足三里、丰隆用补法,健脾化痰,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穴位贴敷
原理: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冬病夏治”“内病外治”效果。常用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等,研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穴位: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时间:每年三伏贴(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每次贴敷4-6小时,局部微红热痒为度,避免起泡。
推拿与拔罐
推拿:患者俯卧,用滚法沿背部膀胱经(从肺俞至肾俞)操作10分钟,重点按揉肺俞、脾俞、肾俞;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按揉中脘、天枢、足三里,以健脾化痰、补益肺肾。拔罐:在背部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及肺俞、膏肓穴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或留罐10分钟,每周1-2次,适用于痰浊壅肺、肺肾气虚证,可助化痰、通络、扶正。
食疗调养,辨证施膳
合理饮食可辅助改善慢阻肺患者营养状态,增强体质,需根据证型选择食物:
- 痰浊壅肺证:宜食健脾化痰之品,如陈皮薏米粥(陈皮10g、薏米30g、大米50g煮粥)、山药茯苓粥,忌生冷、油腻、甜腻食物。
- 痰热郁肺证:宜食清热化痰食物,如雪梨银耳羹(雪梨1个、银耳15g、冰糖适量炖煮)、萝卜蜂蜜水,忌辛辣、煎炸食物。
- 肺肾气虚证:宜食补肺益肾食物,如黄芪山药炖鸡汤(黄芪15g、山药30g、鸡肉100g炖煮)、核桃芝麻糊,忌生冷寒凉食物。
- 肺肾阴虚证:宜食滋阴润肺食物,如百合莲子粥(百合30g、莲子20g、大米50g)、银耳枸杞羹,忌辛辣、温燥食物。
情志与运动调摄,综合调理
慢阻肺患者常因病情迁延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中医认为“忧伤肺”,不良情绪可加重肺气耗伤,需调畅情志,如听音乐、练书法、与人交流,避免情绪激动,运动方面,根据患者体质选择太极、八段锦、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每日3-5次,每次10-15分钟)等,以不疲劳为宜,可增强肺功能、改善呼吸肌力量。
预防调护,减少复发
- 避风寒: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秋冬季节出门戴口罩。
- 戒烟限酒:吸烟是慢阻肺主要诱因,必须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粉尘、刺激性气体。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
- 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肺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问答FAQs
Q1:慢阻肺患者冬季容易加重,中医有哪些针对性的调理方法?
A:冬季寒冷,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中医调理以“扶正固本、避寒护肺”为核心。① 内服中药:冬季前1-2个月开始调理,肺肾气虚者服用补肺肾方药(如补肺汤合玉屏散),痰浊壅盛者服用健脾化痰方(六君子汤加味);② 穴位贴敷:三九贴(冬至、小寒、大寒各1次)贴敷肺俞、膏肓、定喘等穴,温阳散寒、化痰平喘;③ 饮食调理:食用生姜羊肉汤(温肺散寒)、百合银耳羹(润肺止咳),忌生冷;④ 生活防护:室内保持温暖湿润(使用加湿器),出门戴围巾、口罩,避免冷空气直吸;⑤ 呼吸锻炼:每日坚持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增强呼吸肌耐力。
Q2:中医治疗慢阻肺能完全停用西药吗?
A:不建议完全停用西药,慢阻肺是慢性进展性疾病,西药(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在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炎症方面具有优势,是治疗的基础;中医治疗可作为重要补充,通过辨证论治改善体质、减少急性加重、降低西药副作用,肺肾气虚患者在西药基础上配合补肺益肾中药,可减少气喘发作频率;痰热郁肺者配合清热化痰中药,可缩短抗生素疗程,具体是否减停西药,需在医生评估病情后,中西医结合调整方案,切忌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