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喉炎是儿科常见急症,以喉部黏膜急性充血、水肿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多发生于6个月至3岁婴幼儿,中医学将本病归为“喉痹”“喉喑”范畴,认为其发病与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咽喉不利,中医治疗小儿喉炎注重整体辨证,通过内服中药、外治法、针灸推拿等多途径协同作用,既能迅速缓解症状,又能调节体质,减少复发。
中医对小儿喉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卫外功能不固,易感受外邪,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首先犯肺,肺主气,司呼吸,咽喉为肺之门户,邪热壅滞咽喉,气血壅遏,则见喉部红肿疼痛;风寒外束,肺气失宣,津液凝聚为痰,痰气交阻于咽喉,则声嘶、咳嗽,若小儿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或乳食积滞,致肺胃热盛,热毒上攻咽喉,灼伤肌膜,则咽痛剧烈、吞咽困难;或热盛伤津,痰热互结,阻塞气道,可出现呼吸困难,素体阴虚或热病后期,阴液耗伤,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则病程较长,咽干微痛、干咳少痰,属阴虚火旺之证。
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小儿喉炎需根据症状、舌脉辨证分型,针对性治疗,常见证型如下:
证型 | 主要症状 | 舌脉象 | 治法 | 代表方剂 |
---|---|---|---|---|
风热犯肺 | 喉部红肿疼痛,声音嘶哑,发热重,微恶风,咳嗽,痰黄黏稠,口渴,咽部充血明显 |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 疏风清热,利咽开音 |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芦根) |
风寒束肺 | 喉痒声嘶,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白清稀,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 |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 疏风散寒,宣肺开音 | 六味汤加减(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 |
肺胃热盛 | 高热不退,喉部红肿剧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呼吸急促,口干口臭 | 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 清泻肺胃,解毒利咽 | 清咽利膈汤加减(黄芩、黄连、栀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桔梗、甘草、玄参) |
阴虚火旺 | 病程较长,声音嘶哑,咽干微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手足心热,盗汗 | 舌红少苔,脉细数 | 滋阴降火,利咽开音 | 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玄参、麦冬) |
中医治疗方法
内服中药
内服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需根据上述证型选用方剂,并随证加减:
- 风热犯肺:加蝉衣、木蝴蝶以增强利咽开音;咳嗽甚者加前胡、浙贝母化痰止咳。
- 风寒束肺:加紫苏叶、生姜发散风寒;喉痒甚者加地龙、僵蚕解痉止咳。
- 肺胃热盛:高热加生石膏、羚羊角粉清热解毒;痰多加瓜蒌、胆南星化痰散结。
- 阴虚火旺:干咳甚者加沙参、百合养阴润肺;咽痛甚者加射干、马勃消肿利咽。
小儿用药需注意剂量轻灵,多采用颗粒剂或汤剂,便于服用和吸收。
外治法
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咽喉局部,快速缓解症状:
- 中药雾化吸入:取金银花15g、连翘15g、薄荷10g、桔梗10g、甘草6g,煎取药液100mL,加入雾化机中,每次雾化15-20分钟,每日2次,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黏膜,减轻水肿和炎症,适用于各型喉炎,尤其适合呼吸困难患儿。
- 含漱法:用金银花、甘草、桔梗各10g煎水,待温后含漱,每日3-4次,可清洁咽喉、保持局部湿润,缓解咽痛。
- 吹药法:取冰硼散或西瓜霜喷剂,每次少量喷于咽喉部,每日3-5次,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喉部红肿疼痛明显者。
针灸与推拿
- 针灸:取少商(点刺放血)、合谷、曲池、天突、廉泉等穴,少商点刺放血可泄热开窍,适用于高热、喉肿明显者;合谷、曲池疏风清热;天突、廉泉利咽开音,每日1次,不留针,手法宜轻柔。
- 推拿:适用于轻症及恢复期患儿,手法包括:清肺经(自无名指末节推向指尖,100-300次)、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向肘横纹中点推,100-300次)、推天柱骨(自颈后发际正中向下推至大椎穴,100-200次)、揉总筋(腕横纹中点,按揉50-100次),每日1次,可宣肺利咽、缓解声嘶。
护理要点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科学护理对小儿喉炎康复至关重要:
- 饮食调护: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温开水或梨汁、荸荠汁等清热生津之品,忌食辣椒、油炸、肥肉、巧克力等辛辣滋腻食物,以免助热生痰;乳儿应暂停辅食,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少量多次喂养。
- 环境调节:保持空气流通,室温适宜(20-24℃),避免烟雾、香水等刺激性气体吸入;夜间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减轻呼吸困难。
-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精神状态,若出现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三凹征(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面色苍白或发绀等缺氧表现,应立即就医。
- 口腔卫生:饭后用温盐水漱口,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小儿喉炎病情变化快,若出现喉梗阻(如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拒食等),需立即采取西医急救措施(如吸氧、气管切开),以免延误病情。
- 规范用药:中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不可自行套用方剂,尤其是含苦寒、攻下药物(如大黄、黄连)的方剂,小儿稚阴稚阳,过用易损伤脾胃。
- 操作安全:外治法(如雾化、吹药)需注意温度和剂量,避免烫伤或呛咳;针灸推拿应由专业人员操作,防止损伤。
相关问答(FAQs)
小儿喉炎用中医治疗需要多久见效?
答:中医治疗小儿喉炎的见效时间与病情轻重、辨证是否准确及护理是否得当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轻症(如风热犯肺型)在规范用药及护理后1-3天可缓解症状(如发热减退、咳嗽减轻),声音嘶哑逐渐改善;中重症(如肺胃热盛型)需5-7天,若出现喉梗阻,可能需结合西医治疗,若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展。
中医治疗小儿喉炎能避免用抗生素吗?
答: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喉炎,中医治疗(如清热解毒中药、雾化、推拿等)可有效控制症状,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若合并细菌感染(如咽部脓点、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可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遵医嘱短期使用抗生素,中医可通过清热解毒、扶正祛邪辅助抗感染,同时减轻抗生素的副作用,减少耐药风险,家长切勿自行拒绝或滥用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