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朱砂灵,学名Ardisia crenata Sims,又名朱砂根、平地木、紫金牛等,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常绿灌木,其形态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全株各部位特征鲜明,可通过根、茎、叶、花、果的细致观察进行鉴别。
朱砂灵的根系为药用核心部位,通常呈丛生状,数条至十余条肉质根茎相互缠绕,主根圆柱形,稍带弯曲,直径0.5-1.5厘米,长10-25厘米,表面覆盖红褐色或暗棕红色栓皮,具细密纵皱纹及点状须根痕,质地坚硬而脆,断面皮部薄,红棕色,木部淡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老根偶有分枝,新根则多光滑,偶见横向皮孔,折断时断面有淡红色油点散布,此为朱砂灵含有的紫玉簪苷等成分的特征表现。
茎部直立或斜生,高30-8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稍分枝,圆柱形,直径0.3-0.8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红褐色,具细纵棱及不明显的皮孔,幼枝密被锈色微柔毛,老枝渐脱落至近无毛,节部稍膨大,叶痕呈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毫米,茎内木质部发达,髓部中空,老茎横断面可见年轮状纹理。
叶片单叶互生或近对生,纸质至近革质,叶柄长0.5-1.5厘米,上面具浅槽,被微柔毛;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或下延,边缘具细锯齿或近全缘,叶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叶背淡绿色,沿中脉被微柔毛,侧脉6-8对,在叶面微凹,叶背凸起,网脉不明显,叶尖常具短芒刺,叶基下延形成狭翅。
花序为伞形花序或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茎顶,花序梗长2-5厘米,被微柔毛;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毫米,早落;花萼盘状,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宿存;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钟状,5深裂,裂片卵形,长4-5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圆钝,展开后呈星芒状,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长约2毫米,花药卵形,长约1.5毫米,2室纵裂,药隔无附属物;子房上位,卵球形,长约2毫米,被微柔毛,花柱长约4毫米,柱头头状,花期6-7月,花序盛开时如繁星点点,极具观赏性。
果实为浆果状核果,球形或扁球形,直径6-8毫米,成熟时鲜红色或朱红色,具光泽,外果皮肉质,中果皮薄,内果皮骨质,宿存花萼平展或反折;果梗长1-2厘米,顶端增粗,被微柔毛,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叶腋;种子1粒,卵形,长约4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淡褐色,具细网纹,果期9-11月,成熟果实挂满枝头,红绿相间,经久不落,为冬季观果佳品。
为更直观展示朱砂灵的形态特征,可将其各部位特征归纳如下表:
部位 | 形状特征 | 颜色特征 | 大小特征 |
---|---|---|---|
根 | 丛生圆柱形,稍弯曲,具纵皱纹及须根痕,断面有放射状纹理 | 表面红褐色或暗棕红色,断面皮部红棕、木部淡黄 | 直径0.5-1.5厘米,长10-25厘米 |
茎 | 直立圆柱形,具纵棱及皮孔,幼枝被锈色柔毛 | 表面灰褐色或红褐色,幼枝锈色 | 高30-80厘米,直径0.3-0.8厘米 |
叶 | 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叶面有光泽 | 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沿脉被毛 | 长8-15厘米,宽2-4厘米,叶柄长0.5-1.5厘米 |
花 | 伞形或聚伞花序,花冠钟状5深裂,雄蕊5枚 | 花冠白色或粉红色,花萼被微柔毛 | 花冠裂片长4-5毫米,花序梗长2-5厘米 |
果 | 浆果状核果,球形或扁球形,宿存花萼反折 | 成熟时鲜红色或朱红色,具光泽 | 直径6-8毫米,果梗长1-2厘米 |
朱砂灵全株形态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其根的红褐色泽、叶的深绿光泽、花的钟状结构及果的鲜红色彩,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植物学特征,也为临床鉴别与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FAQs
-
问:朱砂灵的形态特征与药用价值有何关联?
答:朱砂灵根部的红褐色泽主要来源于其含有的紫玉簪苷、朱砂根皂苷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痰止咳的功效,根的坚硬质地与放射状纹理反映了有效成分的积累;叶片深绿有光泽则表明植株生长健壮,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形态特征可作为判断药材质量的重要参考。 -
问:如何通过形态特征区分朱砂灵与同属植物紫金牛?
答:两者可通过叶形、果色及根的特征区分:朱砂灵叶为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尖,果熟时鲜红色或朱红色,根呈红褐色丛生;而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叶多为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或钝圆,果熟时黑色或紫黑色,根细长且红褐色较浅,此外朱砂灵植株较高大(30-80厘米),紫金牛则多为矮小草本(10-15厘米),通过这些特征可准确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