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瘤的中医治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瘿瘤在中医学中是以颈前结块、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诸病源候论·瘿候》中就指出“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千金要方》则记载了海藻、昆布等药物治疗瘿瘤的经验,中医认为,瘿瘤的发生发展与情志失调、饮食失宜、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肝气郁结、痰凝血瘀、正气亏虚,治疗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原则,同时兼顾扶正固本,强调辨证论治与整体调节。

瘿瘤的中医治疗

瘿瘤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瘿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情志失调:长期忧思恼怒,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阻滞;气滞则血瘀,且肝木克脾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瘀互结于颈前,形成瘿瘤。《济生方·瘿瘤论》云:“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
  2. 饮食失宜: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生冷寒凉,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因高原山区水土失宜,饮食中碘含量不足,影响气血运行,痰浊凝聚,发为瘿瘤(《诸病源候论》提及“山水之气”与瘿瘤的关系)。
  3. 体质因素:素体阴虚或病久耗伤阴液,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痰湿内生,日久痰瘀互结,女性生理特点(经、带、胎、产)易致气血失调,故瘿瘤发病率高于男性。
  4. 外邪侵袭:外感风热、暑湿之邪,或情志郁久化火,火热之邪灼伤津液,炼液为痰,痰火互结颈前,亦可发为瘿瘤。

综上,瘿瘤的病位在肝、脾、肾,涉及气、痰、瘀、虚,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初期以气滞、痰凝、血瘀等实证为主,日久则正气亏虚,呈现虚实夹杂之候。

瘿瘤的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瘿瘤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分为不同证型,分别施以相应治法,常见证型及治疗方案如下表所示:

瘿瘤的中医治疗

证型 主症 治法 代表方药 常用加减
肝郁气滞型 颈前肿块柔软,随情绪消长,胸闷喜太息,胁肋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 加夏枯草、浙贝母、海藻、昆布以增强化痰散结之力;若肿块较大,加青皮、香附理气
痰结血瘀型 颈前肿块坚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胸闷痰多,女性月经不调,舌暗有瘀斑、苔腻,脉涩 理气化痰,活血化瘀 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昆布、半夏、陈皮、青皮、连翘、贝母、当归、川芎、独活) 加三棱、莪术、丹参以加强活血化瘀;若肿块质硬,加山慈菇、黄药子软坚散结
肝火旺盛型 颈前肿块轻度肿大,灼热疼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肝泻火,化痰散结 栀子清肝汤加减(栀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丹皮、川芎、牛蒡子、甘草) 加夏枯草、龙胆草清肝火;若肿痛明显,加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
心肝阴虚型 颈前肿块较小,心悸不宁,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 滋阴养血,宁心柔肝 天王补心丹加减(人参、茯苓、丹参、玄参、当归、天冬、麦冬、五味子、酸枣仁、远志) 加夏枯草、浙贝母化痰散结;若虚火旺明显,加知母、黄柏清虚火
脾虚痰湿型 颈前肿大,质地柔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细弱 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陈皮、半夏) 加苍术、厚朴燥湿化痰;若肿块不消,加浙贝母、海藻软坚散结

中医特色外治法

除内服中药外,瘿瘤还可配合外治法以提高疗效,尤其对不愿手术或术后调理的患者具有优势:

  1. 中药外敷:选用消瘿膏(由夏枯草、连翘、贝母、大黄、冰片等研末,用蜂蜜或凡士林调制成膏),外敷于颈部肿块处,每日1次,每次4-6小时,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注意皮肤过敏者禁用。
  2. 针灸治疗:主穴取天突(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合谷(手背,第1、2掌骨间)、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配穴:肝郁气滞加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间)、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痰血瘀阻加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血海(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耳穴压豆:选取甲状腺、肝、脾、内分泌、神门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双耳交替,每周2次,持续3个月。
  4. 穴位注射:取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2-4ml,注射于足三里、脾俞等穴位,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块吸收。

调护与预防

  1.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可通过听音乐、练书法、八段锦等方式调节情绪,肝气条达则痰瘀自消。
  2.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海带、紫菜、海蜇皮等软坚散结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肥甘厚味及生冷寒凉;高原地区可适当食用加碘盐,预防碘缺乏。
  3. 生活起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增强正气,促进气血运行。
  4. 定期复查:瘿瘤患者需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功能,若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变硬或出现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防止恶变。

相关问答FAQs

Q1:瘿瘤中医治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A1:瘿瘤的疗效与证型、病程、肿块大小及患者体质密切相关,肝郁气滞型、肝火旺盛型等实证患者,经规范治疗1-3个月后,胸闷、胁痛等症状可明显改善,肿块可能缩小;痰结血瘀型、脾虚痰湿型等虚实夹杂证患者,需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需坚持服药并配合调护;心肝阴虚型等虚证患者,疗程较长,需注重滋阴养血,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Q2:中医治疗瘿瘤会复发吗?如何预防复发?
A2:瘿瘤复发与是否彻底消除病因、巩固治疗及调护密切相关,若治疗后仅消除症状而未根除痰瘀互结的病理基础,或情志失调、饮食失宜等诱因持续存在,可能复发,预防复发需注意:①坚持巩固治疗,即使肿块缩小或消失后,仍需遵医嘱服药1-3个月以巩固疗效;②调畅情志,避免长期精神压力;③饮食有节,忌食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④定期复查(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甲状腺超声),发现异常及时干预,术后患者可配合中药调理,改善体质,降低复发风险。

瘿瘤的中医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肉质叶药材的独特功效与应用价值是什么?
« 上一篇 09-11
硬皮病的中医治疗
下一篇 » 09-1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