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凉血是中医针对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证的重要治法,通过使用具有滋养阴液、清解血分热邪功效的中草药,纠正体内阴液不足导致的虚热,以及血分热邪迫血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状,此类药物多性寒凉,味甘、苦、咸,主要归心、肝、肾经,适用于阴虚发热、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咳血、衄血、尿血、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临床应用时常根据具体症状配伍,如阴虚为主者配伍养阴药,出血明显者配伍止血药,以增强疗效,以下为常见滋阴凉血中草药的详细介绍。
常见滋阴凉血中草药一览表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
---|---|---|---|---|
生地黄 |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 |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 | 10-30g,煎服,鲜生地黄清热凉血力更强,脾胃虚寒、湿阻中焦者慎用。 |
玄参 |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 滋阴降火,凉血解毒,软坚散结 | 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痄腮,喉痹,瘰疬,痈肿疮毒,津伤便秘 | 10-15g,煎服,反藜芦,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用。 |
牡丹皮 |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 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癥瘕,跌仆损伤,痈肿疮毒 | 6-12g,煎服,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化瘀宜酒炒,孕妇慎用。 |
赤芍 | 苦,微寒;归肝经 |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 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仆损伤 | 6-15g,煎服,反藜芦,血寒经闭者不宜用。 |
紫草 | 甘、咸,寒;归心、肝经 |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 麻疹不透,湿疹,湿疮,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斑疹紫黑 | 5-10g,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研末撒布,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 |
白薇 | 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 温邪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 5-10g,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
地骨皮 | 甘,寒;归肺、肝、肾经 | 凉血除蒸,退热止咳 | 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咯血,内热消渴 | 9-15g,煎服,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用。 |
麦冬 |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 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 10-15g,煎服,脾胃虚寒、湿浊中阻、便溏者忌用。 |
天冬 | 甘、苦,寒;归肺、肾经 |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 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津亏消渴,肠燥便秘 | 6-12g,煎服,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用。 |
女贞子 | 甘、苦,凉;归肝、肾经 |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 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月经量少 | 6-12g,煎服,脾胃虚寒、泄泻者慎用。 |
旱莲草 | 甘、酸,寒;归肾、肝经 |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 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血热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 6-12g,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布,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
龟甲 | 甘、咸,寒;归肝、肾、心经 |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 | 阴虚阳亢,头晕目眩,热病伤阴,虚风内动,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崩漏带下,小儿囟门不合 | 9-30g,先煎,脾胃虚寒、湿浊中阻者忌用,孕妇慎用。 |
鳖甲 | 咸,微寒;归肝、经 | 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 |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头晕目眩,热病伤阴,虚风内动,疟疾久热,癥瘕痞块,经闭痛经 | 9-30g,先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孕妇慎用。 |
在配伍应用中,滋阴凉血药常与其他类药物协同,如生地黄配伍玄参,可增强滋阴凉血、生津止渴之力,适用于热病伤阴、舌绛少津;牡丹皮配伍赤芍,共奏凉血活血、化瘀止血之效,常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使用时需注意,此类药物多性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宜慎用,或配伍健脾和胃药如白术、茯苓同用;龟甲、鳖甲质地坚硬,需先煎30分钟以上,有效成分才能充分溶出;血热出血者,若出血量大,应立即采取中西医结合措施,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问答FAQs
滋阴凉血药适合哪些人群?哪些人不适合使用?
滋阴凉血药主要适合阴虚体质及血热出血者,阴虚体质者常见症状包括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如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血热出血者表现为咳血、衄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皮肤紫癜等,伴有舌红、苔黄、脉数等热象,但并非所有人都适用,脾胃虚寒者(症见腹痛喜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不宜使用,因寒凉药物易损伤脾阳;阳虚体质者(畏寒肢冷、面色㿠白、腰膝酸软)需慎用,以免加重阳虚;孕妇及经期女性使用前应咨询医师,部分药物如牡丹皮、赤芍有活血作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使用滋阴凉血药时,饮食和生活调理需要注意什么?
服用滋阴凉血药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炸烧烤等助热动火之品,如辣椒、花椒、羊肉、狗肉等,以免耗伤阴液,加重热象;同时减少生冷寒凉食物摄入,如冰淇淋、冷饮等,防止寒凉与药物叠加损伤脾胃,可适当食用滋阴食物辅助调理,如银耳、百合、梨、荸荠、桑葚等,增强滋阴效果,生活上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熬夜易耗伤阴血;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以免“五志化火”加重血热;出血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加重,若服药后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