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在疾病防治、养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麻、杜仲、元胡作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材,各具独特的功效与应用,三者分别针对肝风内扰、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等病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下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三种中草药。
天麻:平肝息风之要药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冬季至次年春季采挖,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习称“冬麻”,质佳;春季采挖者称“春麻”,质次,其性甘,平,归肝经,被誉为“定风草”,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祛风通络之效。
功效主治:天麻的核心作用在于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主风主动”,若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易引发头痛眩晕、肢体震颤、抽搐痉挛等症状,天麻甘平质润,既平肝阳,又息肝风,故为治风病之要药,主治:①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常与钩藤、石决明、牛膝配伍,如天麻钩藤饮;②肝风内动引起的惊痫抽搐、破伤风等,常与钩藤、全蝎、僵蚕同用,以增强息风止痉之力;③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多配伍当归、川芎等养血活血药,如大秦艽汤。
临床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主要含天麻素、天麻苷元、香荚兰醛等成分,具有镇静、抗惊厥、镇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等作用,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病、偏头痛、癫痫、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等属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者,天麻还可用于改善记忆力,辅助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因其性平不燥,虚实之证皆可酌情使用。
使用注意:天麻虽为平肝息风良药,但需辨证使用,气血两虚、阴虚津伤者慎用,因其单用易耗气伤津;煎煮时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破坏,一般宜后下;若与活血化瘀药同用,可增强通络效果,但需注意配伍平衡,避免过用耗伤正气。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之良品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其性甘、温,归肝、肾经,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为治肾虚腰膝酸痛、筋骨无力之要药。
功效主治:杜仲甘温补益,入肝、肾二经,能补肝肾而强筋骨,且兼有固冲任、安胎之效,主治:①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痛、筋骨痿软,常与牛膝、续断、桑寄生配伍,如杜仲丸;②肾虚阳痿、尿频遗精,可配伍菟丝子、益智仁、肉苁蓉等温肾固涩药;③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多与续断、阿胶、桑寄生同用,以补肾固胎,如杜仲丸。
临床应用:现代研究发现,杜仲含杜仲胶、绿原酸、桃叶珊瑚苷、杜仲苷等成分,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尤其对“肾虚型”高血压效果显著)、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降血脂、调节内分泌等功效,临床常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骨质疏松症、腰肌劳损、习惯性流产等属肝肾亏虚者,杜仲炒制后(盐杜仲)可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强骨作用,且能缓和药性,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使用注意:杜仲性温,故阴虚火旺者慎用,可能出现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因其有固涩作用,故外感发热、湿热泄泻者不宜使用;煎煮时宜久煎,有效成分更易溶出;日常养生可泡茶、煮粥,但需注意用量,过量可能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
元胡:活血行气止痛之妙品
元胡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浙江东阳、磐安,江苏南通等地,5-6月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晒干,其性辛、苦,温,归肝、脾、心经,能活血、行气、止痛,为止痛广谱之药,无论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皆可应用。
功效主治:元胡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气血并调,止痛作用显著,尤以治“一身之痛”见长,主治:①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如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胃脘痛,常配伍川楝子,即金铃子散;②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乳香、没药、红花同用,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③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多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如元胡止痛汤;④疝气疼痛,可与小茴香、川楝子、荔枝核配伍,以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元胡主要含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显著的中枢性镇痛作用(类似吗啡,但不成瘾)、镇静、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抑制胃溃疡形成等功效,临床常用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心绞痛、痛经、产后腹痛、三叉神经痛等属气滞血瘀者,中成药“元胡止痛片”即以其为主要成分,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
使用注意:元胡性温,故血热出血者慎用,可能加重出血倾向;孕妇禁用,因其活血行气作用可能引发流产;不宜与藜芦同用,属“十八反”配伍禁忌;过量使用可能引起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需控制用量。
三者功效与应用对比
为更直观比较天麻、杜仲、元胡的异同,可参考下表:
名称 | 性味归经 | 核心功效 | 主治重点 | 使用注意 |
---|---|---|---|---|
天麻 | 甘平,归肝经 | 平肝息风、止痉、祛风通络 | 肝阳上亢头痛、肝风内动抽搐、肢体麻木 | 气血虚者慎用,不宜久煎 |
杜仲 | 甘温,归肝、肾经 |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 肾虚腰膝酸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 | 阴虚火旺者慎用,盐制引药入肾 |
元胡 | 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 活血、行气、止痛 |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腹、跌打、痛经等疼痛 | 孕妇禁用,血热出血者慎用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天麻、杜仲、元胡可以一起使用吗?需要辨证吗?
答:三者可以配伍使用,但需严格辨证,若患者同时存在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肾虚腰痛(腰膝酸软)、气滞血瘀(胸腹疼痛)等复杂病机,可在医生指导下配伍应用,如天麻平肝、杜仲补肾、元胡止痛,标本兼顾,但需注意:①气血两虚者慎用天麻,因其单用耗气;②阴虚火旺者慎用杜仲,以免助热;③孕妇禁用元胡,活血行气易致流产,配伍需考虑药物剂量和相互作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联用。
问题2:杜仲的炮制方法有哪些?对药效有何影响?
答:杜仲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盐制、炭制等,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效影响显著:①生杜仲:即杜仲原药材,味甘性温,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缓和,多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②盐杜仲:取杜仲丝,用盐水拌匀,文火炒至微焦,盐水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固精、强骨作用,且可缓和药性,减少对胃肠刺激,更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尿频遗精;③杜仲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多用于肾虚不固的崩漏、月经过多,临床需根据具体病症选择炮制品,如补肾强骨选盐杜仲,止血固涩选杜仲炭,日常保健多用盐杜仲泡茶或煮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