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鼻出血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鼻出血,中医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多种因素引发,多因肺、胃、肝、肾功能失调,热迫血妄行或气虚不摄血所致,中医治疗鼻出血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通过内服中药、外治法、针灸、食疗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证型制定个体化方案,不仅能快速止血,更能调理体质,减少复发。

中医治疗鼻出血

鼻出血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足厥阴肝经循行于鼻旁,肾之液出于鼻,故鼻出血与肺、胃、肝、肾功能密切相关,其核心病机为“血热妄行”与“气虚不摄”,具体可分虚实两端:

  • 实证:多因外感风热、燥热之邪,或过食辛辣肥甘,或情志不畅,导致肺热、胃热、肝火炽盛,热邪灼伤鼻络,血随气逆,溢出鼻窍;
  • 虚证:因劳倦过度、久病失养,致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鼻络,致血不循经。

辨证论治:内服中药为核心

中医治疗鼻出血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期以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为主,缓解期则调理脏腑功能,防止复发,临床常见证型及论治如下:

风热犯肺证

主症:鼻血鲜红,鼻塞,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病机:外感风热之邪,循经上扰,灼伤肺络。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白茅根、侧柏叶,若鼻血量多,加仙鹤草、三七粉以止血;头痛甚加蔓荆子以疏风止痛。

胃热炽盛证

主症:鼻血量多,色鲜红,口干口臭,烦渴多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病机:胃热炽盛,火循经上炎,迫血妄行。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玉女煎加减。
常用药:石膏、知母、麦冬、生地、牛膝、大黄(后下)、赤芍、栀子,若口渴甚加天花粉、石斛以生津止渴;便秘甚加枳实、厚朴以行气通便。

中医治疗鼻出血

肝火上炎证

主症:鼻血量多,色深红,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灼伤鼻络。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当归、泽泻、车前子、甘草,若头晕目眩加石决明、钩藤以平肝潜阳;鼻血不止加茜草、蒲黄以化瘀止血。

肝肾阴虚证

主症:鼻血色红,量不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鼻络。
治法:滋养肝肾,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女贞子、旱莲草,若盗汗甚加浮小麦、麻黄根以敛汗止汗;咽干口燥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

脾不统血证

主症:鼻血量少,色淡红,面色苍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血不循经。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仙鹤草、艾叶,若便溏加炒扁豆、薏苡仁以健脾渗湿;血止后改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脾胃。

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简表

证型 主症特点 治法 代表方剂
风热犯肺证 鼻血鲜红,鼻塞,发热,咳嗽 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桑菊饮加减
胃热炽盛证 鼻血量多,口臭,便秘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玉女煎加减
肝火上炎证 鼻血深红,头痛眩晕,烦躁易怒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加减
肝肾阴虚证 鼻血色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滋养肝肾,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加减
脾不统血证 鼻血淡红,神疲乏力,便溏 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归脾汤加减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外治法:快速止血,缓解症状

  • 局部用药:用云南白药粉、马勃粉或三七粉吹鼻,或用棉球蘸取上述药物塞入鼻腔(保留30分钟),可收敛止血;或用湿毛巾冷敷前额、鼻梁,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 压迫止血: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软骨部位),张口呼吸,持续10-15分钟,适用于少量鼻出血。

针灸疗法:调和气血,引血下行

  • 体针:主穴取迎香、上星、合谷、太冲,风热犯肺配曲池、尺泽;胃热炽盛配内庭、足三里;肝火上炎配行间、侠溪;脾不统血配脾俞、足三里,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 耳穴:取鼻、肺、胃、肝、脾、肾上腺、神门,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适用于反复鼻出血者。

食疗调理:辅助止血,改善体质

  • 风热犯肺证:菊花梨水(菊花、梨煮水,加少许冰糖),疏风清热,凉血生津。
  • 胃热炽盛证:藕汁饮(鲜藕榨汁,频服)或西瓜汁,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 肝火上炎证:芹菜汁(鲜芹菜榨汁)或菊花粥(菊花、大米煮粥),清肝泻火,平肝潜阳。
  • 肝肾阴虚证:银耳百合粥(银耳、百合、大米煮粥)或枸杞桑葚茶,滋养肝肾,滋阴降火。
  • 脾不统血证:山药红枣粥(山药、红枣、大米煮粥)或黄芪瘦肉汤(黄芪、瘦肉炖汤),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预防与调护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鼻出血的预防需注意以下几点:

中医治疗鼻出血

  1. 避免诱因:戒除挖鼻孔、用力擤鼻等不良习惯;气候干燥时,使用加湿器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
  2. 饮食有节:忌食辛辣、油炸、羊肉、辣椒等助火之品;戒烟限酒;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梨、藕、芹菜、百合等),保持大便通畅。
  3. 调养体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增强机体抵抗力;反复鼻出血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玉屏风颗粒、六味地黄丸等调理体质。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鼻出血需要多长时间见效?
A1:中医治疗鼻出血的见效时间与病情轻重、证型及个体差异相关,一般而言,实证(如风热犯肺、胃热炽盛)起效较快,服用中药1-2剂后,鼻血可明显减少或停止;虚证(如肝肾阴虚、脾不统血)因需调理脏腑功能,起效较慢,通常需3-5剂后症状逐渐缓解,巩固治疗1-2周可减少复发,若鼻出血量较大(如成人出血量超过200ml),或反复不止,需及时结合西医止血措施(如填塞止血、血管栓塞等),避免失血过多。

Q2:鼻出血反复发作,中医如何调理?
A2:鼻出血反复发作多与体质虚弱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需从“固本”入手,分证调理:

  • 阴虚火旺者:以滋养肝肾为主,可服用知柏地黄丸、二至丸等,配合食疗(银耳百合粥、枸杞桑葚茶),避免熬夜及辛辣刺激食物;
  • 气虚不摄者:以健脾益气为主,服用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配合黄芪瘦肉汤、山药红枣粥,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以增强脾气;
  • 肝火旺盛者:需调节情绪,避免暴怒,服用龙胆泻肝丸、丹栀逍遥散等,配合菊花茶、芹菜汁,减少辛辣及酒精摄入。
    日常可按摩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每日2次,每次5分钟,有助于改善鼻部血液循环,减少复发,若反复发作伴头痛、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需排除血液系统疾病、鼻腔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及时明确诊断。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前列药方效果如何?适用哪些前列腺疾病患者?
« 上一篇 09-11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草药配方有哪些?如何辨证施治才安全有效?
下一篇 » 09-1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