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癣是皮肤科常见真菌感染性疾病,中医称之为“圆癣”“金钱癣”“紫白癜风”等,认为其发病多因外感风、湿、热、虫邪,侵袭肌肤,或内有湿热,复感虫毒,导致气血凝滞,肌肤失养而发病,中医治疗体癣注重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内服外治相结合,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现将具体方法详述如下。
中医对体癣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体癣的病位在肌肤,与肝、脾、肺三脏功能失调相关,病因主要有三:一是外感风热湿虫之邪,如久居湿地、汗渍浸渍,或接触患者及病畜,致邪毒侵袭肌肤;二是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酒酪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外邪,湿热与虫毒相搏,郁于肌肤;三是情志不畅,肝郁化火,火邪灼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加之虫毒乘虚而侵,病机核心为“湿热”“虫毒”“血虚风燥”,其中急性期以湿热虫毒为主,慢性期多兼血虚风燥。
中医辨证论治内服法
内服中药需根据患者体质、皮损特点及伴随症状辨证分型,调理脏腑功能,清除病邪根源。
(一)分证论治(见表1)
表1 体癣中医分证论治内治法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物 |
---|---|---|---|---|
湿热蕴证 | 皮损红斑、丘疹、水疱,瘙痒明显,抓后渗出或脱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 萆薢渗湿汤加减 | 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滑石、通草、泽泻,加土茯苓3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 |
风热挟湿证 | 皮损鲜红成环,边缘清晰,中心自愈,瘙痒遇热加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 疏风清热,除湿止痒 | 消风散加减 | 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石膏、知母、当归、生地、胡麻仁、甘草,加白鲜皮15g、地肤子15g |
血虚风燥证 | 皮损色淡或暗,肥厚粗糙,脱屑瘙痒,入夜加重,舌淡苔白,脉细弱 |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 当归饮子加减 |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甘草,加丹参15g、鸡血藤15g |
(二)用药加减
湿热甚者加龙胆草、栀子以清肝胆湿热;瘙痒剧烈加徐长卿、白鲜皮以祛风止痒;皮损肥厚加僵蚕、全蝎以搜风通络;病程日久加鸡血藤、丹参以活血化瘀,中成药可选用:湿热蕴证用龙胆泻肝丸(肝胆湿热明显者)或二妙丸(脾胃湿热者);风热挟湿证用消风颗粒;血虚风燥证用当归片或润燥止痒胶囊。
中医外治法
外治是体癣治疗的关键,直接作用于病损部位,杀虫止痒、祛腐生肌,需根据皮损形态选择合适剂型。
(一)外洗法
适用于各型体癣,尤其急性期渗出少者,常用方:
- 苦参汤:苦参30g、蛇床子30g、白鲜皮30g、土槿皮30g、黄柏20g、百部20g,煎汤取汁,待温(30-40℃)外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效。
- 茵陈蒿汤:茵蒿30g、苦参30g、地肤子30g、白矾15g(后下),适用于湿热蕴证,渗出较多者,有收湿止痒作用。
(二)外敷法
适用于红斑丘疹、水疱为主者。
- 青黛膏:青黛粉30g、石膏粉30g、滑石粉30g、黄柏30g,研细末加凡士林调成20%软膏,外涂患处,每日2次,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 硫黄软膏:硫黄10g、凡士林90g,取适量外涂,每日1-2次,适用于各期体癣,尤其虫痒明显者,硫黄杀虫力强。
(三)酊剂涂擦
适用于皮损肥厚、慢性期者。
- 土槿皮酊:土槿皮30g、75%酒精100ml,浸泡7天后取滤液,外涂患处(注意避开正常皮肤),每日2次,杀虫止痒、软化角质。
- 百部酊:百部30g、蛇床子30g、75%酒精100ml,浸泡5天,外涂患处,适用于瘙痒剧烈者。
(四)散剂外撒
适用于糜烂渗出少者。
- 枯矾散:枯矾20g、黄柏30g、青黛30g、冰片5g,研细末,直接撒于患处,每日1-2次,收湿敛疮、清热解毒。
中医辅助疗法
(一)针灸疗法
- 围刺法:在皮损边缘0.5cm处用毫针围刺,针尖朝向皮损中心,留针20-30分钟,间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各型体癣,可疏通局部气血,抑制真菌生长。
- 放血疗法:在皮损周围选取阿是穴或委中、曲池等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3-5滴,每周1-2次,适用于湿热蕴证,可泄热解毒。
(二)拔罐疗法
沿背部膀胱经(大杼至白环俞)或皮损局部走罐,至皮肤潮红或出现瘀点,留罐5-10分钟,每周1-2次,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辅助治疗慢性体癣。
生活调护与预防
- 饮食调摄:忌食辛辣、油腻、发物(如辣椒、羊肉、海鲜),少饮酒,多食清热利湿、健脾养血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绿豆、冬瓜、山药等。
-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毛巾,衣物煮沸消毒;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种或继发感染;皮损处勿用热水烫洗或刺激性强的肥皂。
- 避免诱因:夏季保持通风,减少汗液浸渍;不与他人共用衣物、浴具、拖鞋;积极治疗手足癣、股癣等,防止自身扩散。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体癣一般多久能见效?
答:疗效取决于病情轻重、证型及个体差异,轻者(皮损面积小、病程短)单纯外治3-5天瘙痒可减轻,1-2周皮损逐渐消退;中重度者(皮损面积大、渗出明显或慢性肥厚)需内服外治结合,2周左右症状缓解,4周左右皮损基本消退,但需巩固治疗1-2个月以防复发,若治疗2周无效,需辨证调整方案或结合西医抗真菌治疗。
问:体癣反复发作,中医如何调理?
答:反复发作多因体质偏弱(如湿热内蕴、血虚风燥)或未彻底根治,中医调理需分步:①急性期控制症状:以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为主,内服萆薢渗湿汤加减,外用苦参汤洗;②缓解期调理体质:湿热体质者长期服用四妙丸(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健脾利湿;血虚体质者用当归饮子养血润燥;③生活干预:忌口、保持卫生、避免劳累,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复发诱因。
综上,中医治疗体癣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内服调理脏腑功能,结合外治直接杀虫止痒,辅以针灸、拔罐及生活调护,能有效控制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为体癣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