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在中医学中属“神昏”“昏愦”“不知人”等范畴,是以意识丧失、昏不知人、甚至目闭口开、手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急危重症,其核心病机为“神明失用”,病位在心脑,与肝、肾、肺、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治疗昏迷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通过辨证论治,结合针灸、外治等多种手段,醒脑开窍、固脱救逆,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促进苏醒。
昏迷的病因病机
昏迷的病因复杂,可概括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多因温热疫毒之邪侵袭,热毒炽盛,内陷心包,蒙蔽神明;或湿热秽浊之邪阻遏气机,上蒙清窍,内伤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内生,阻塞脑窍;或气血逆乱,气血上冲,扰乱神明;或久病正虚,气衰血脱,神明失养,外伤(如颅脑损伤)、中毒(如药毒、食物毒)等亦可导致神明失用,发为昏迷。
辨证论治
临床需根据昏迷患者的伴随症状、舌脉表现,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属实,多见神昏烦躁、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数等;脱证属虚,多见神昏不省、目合口开、手撒肢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舌淡苔白、脉微欲绝等,具体分证论治如下表: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代表方剂 | 针灸穴位(主穴) |
---|---|---|---|---|
热闭(阳闭) | 神昏谵语,高热烦躁,面红目赤,抽搐,牙关紧闭,气粗口臭,舌红苔黄燥,脉弦数 | 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 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 | 水沟、百会、十宣、曲池、合谷、太冲(泻法) |
痰蒙(阴闭) | 神昏痰壅,喉中痰鸣,胸闷气促,面白唇暗,苔白腻,脉滑或沉缓 | 豁痰开窍,化浊醒神 | 至宝丹、温胆汤加石菖蒲 | 丰隆、中脘、内关、神门、阴陵泉(平补平泻) |
瘀阻窍闭 | 昏迷日久,头痛如刺,固定不移,唇甲青紫,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 活血化瘀,开窍通络 | 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 | 百会、太阳、合谷、太冲、血海(泻法) |
气脱 | 神昏不省,目合口开,手撒肢软,气短息微,汗出不止,舌淡苔白,脉微弱 | 益气固脱 | 独参汤、生脉散 | 关元、气海、足三里、百会、神阙(灸法) |
阳脱 | 昏迷,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 回阳救逆 | 参附汤、四逆汤 | 关元、神阙(隔盐灸)、百会、涌泉(补法) |
阴竭 | 神昏躁扰不宁,皮肤干皱,目眶深陷,唇舌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欲绝 | 救阴敛阳,益气固脱 | 生脉散、增液承气汤 | 太溪、三阴交、复溜、关元(补法) |
中医治疗方法
-
中药内服与灌肠:闭证以开窍醒神为主,热闭用安宫牛黄丸(化服或鼻饲),痰蒙用至宝丹(化服),瘀阻用通窍活血汤(鼻饲);脱证以固脱救逆为主,气脱用独参汤(浓煎频服),阳脱用参附汤(鼻饲),阴竭用生脉散合增液承气汤(鼻饲或灌肠),对于吞咽障碍者,可采用中药灌肠给药,如大黄、芒硝、枳实通腑泄热,或人参、附子回阳救逆。
-
针灸治疗:体针是昏迷的重要辅助疗法,闭证多取督脉及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如水沟、百会、十宣点刺放血以开窍醒神;脱证多任督二经及背俞穴,如关元、气海、神阙隔盐灸以回阳固脱,头针取顶中线、额中线,沿头皮斜刺,快速捻转2-3分钟,每日1-2次,促进脑功能恢复。
-
外治法:通关散(细辛、皂角、薄荷)少许吹鼻取嚏,用于闭证神昏者;醒脑静注射液(麝香、郁金、冰片等)肌注或静滴,适用于各型昏迷;中药贴敷如吴茱萸研末醋调贴涌泉穴,引火下行,适用于热闭;或附子、干姜研末贴关元、气海,温阳救逆,适用于阳脱。
-
护理调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取侧卧位,防止舌后坠或痰液阻塞;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神志、瞳孔、尿量变化;情志护理避免噪音刺激,保持环境安静,必要时使用床档防止坠床。
相关问答FAQs
Q1:昏迷患者中医治疗多久能见效?
A1:昏迷患者中医治疗见效时间因病因、证型及病情轻重而异,一般而言,闭证患者若辨证准确,治疗及时(如热闭用安宫牛黄丸后2-4小时可见神志改善),数日内可逐渐苏醒;脱证患者病情危重,需立即回阳救逆,若正气尚存,治疗后1-3天可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转清;若病程较长、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则需综合治疗1-2周甚至更长时间,需强调,昏迷治疗需中西医结合,及时处理原发病(如脑出血、感染等),中医治疗作为重要手段,可提高苏醒率、减少后遗症。
Q2:昏迷患者能同时用中医和西医治疗吗?
A2:可以,且多数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昏迷效果更佳,西医通过生命支持(如呼吸机、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措施稳定病情;中医则根据辨证结果,针对“神明失用”的核心病机,通过开窍醒神、固脱救逆、通腑泄浊等方法改善脑循环、促进意识恢复,脑出血昏迷患者,西医可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中医早期用通窍活血汤化瘀止血,后期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感染性休克昏迷患者,西医抗休克、抗感染,中医用参附汤回阳救逆,生脉散益气养阴,两者优势互补,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药物冲突或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