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风寒感冒,辨证施治有哪些关键方法与注意事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是因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为主要特征,多因气候骤变、冷热不调,或贪凉露宿、吹风受凉,导致风寒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卫阳被遏,营卫失和,肺气宣降失常而发病,病情较轻者,仅表现为表证;若素体虚弱或感邪较重,可邪犯肺系,出现咳嗽、咳痰等症,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基本原则,通过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方法综合调理,可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且副作用小。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

辨证要点

风寒感冒的辨证核心在于“寒”象,需抓住以下几点:一是恶寒重、发热轻,或但恶寒不发热,因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肌表失于温煦;二是无汗,毛窍闭塞,营阴郁滞;三是头痛身痛,风寒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四是鼻塞流清涕,肺气失宣,津液停聚;五是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象,若兼见咳嗽、咳白稀痰,则为风寒犯肺;若兼见胸闷、恶心、苔白腻,则为风寒夹湿。

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风寒感冒以经典方剂为基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化裁,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经典方剂与适应证

方剂名称 主要组成 功效 适应证
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甘草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风寒夹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白,舌苔白腻
葱豉汤 葱白、淡豆豉 发汗解表 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轻咳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风寒感冒重症,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加减化裁:若兼气虚(平时易感冒、自汗),加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方如玉屏风散合荆防败毒散;若咳嗽较甚,加桔梗、杏仁、前胡,宣肺止咳;若鼻塞流涕明显,加苍耳子、辛夷花,通窍散寒;若兼湿邪(胸闷、恶心、苔白腻),加藿香、厚朴,化湿和中;若兼里热(体温较高、咽痛),可加黄芩、石膏,但需配伍辛温解表药,以防寒凉遏邪。

针灸治疗

针灸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疏通气血,调和营卫,达到解表散寒的目的,常用穴位及操作如下: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

  • 风池:位于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针刺时针尖微向下,用泻法,可疏风散寒、解表止痛,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要穴。
  • 风门: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针刺时针尖向脊柱斜刺,用泻法,可宣通肺气、散风解表。
  • 肺俞: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针刺用平补平泻法,可调理肺气、止咳化痰。
  • 列缺: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针刺用泻法,可宣肺解表、通调肺气。
  • 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针刺用泻法,可疏风解表、通络止痛。

每次选3-5穴,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体质虚弱者可用艾灸,如艾灸风门、肺俞、足三里,每穴15分钟,每日1次,以温阳散寒。

推拿治疗

推拿可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帮助发汗散寒,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操作如下:

  1. 按揉风池、风门、肺俞:用拇指按揉各穴1-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 提拿膀胱经:用拿法提拿项部及背部膀胱经,自风门至大椎,反复3-5遍,可疏通经络、发汗解表。
  3. 推肺经:用拇指指腹直推肺经,从太渊至鱼际,100-200次,可宣肺气、散风寒。
  4. 按揉合谷、列缺:各按揉1分钟,增强解表通窍作用。

若头痛甚,可加按揉太阳、印堂穴各1分钟;鼻塞明显,可搓鼻翼两侧,以局部发热为度,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食疗方法

食疗是风寒感冒的重要辅助手段,可选用辛温解表、散寒止咳的食物,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增强疗效。

  • 生姜红糖水:生姜30g(切片),红糖15g,加水煎煮15分钟,趁热饮用,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
  • 葱白粥:葱白3段(连须),粳米50g,生姜2片,加水煮粥,粥成后加适量盐调味,可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无汗者。
  • 紫苏叶粥:紫苏叶10g(布包),粳米50g,红糖适量,先将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紫苏叶和红糖,再煮5-10分钟,去紫苏叶食用,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适用于风寒感冒兼恶心、呕吐者。
  • 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5枚(去核),红糖适量,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可温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兼脾胃虚寒者。

护理与预防

护理方面: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18-22℃),湿度50%-60%;多喝温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以助发汗散热;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小米粥、面条、蔬菜汤等,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助湿生热;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正气恢复。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

预防方面:首先要增强体质,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微微汗出为度,提高卫外功能;其次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汗出当风或淋雨;经常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每日2-3次,每次1-2分钟,可预防感冒;体质虚弱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预防感冒。

相关问答FAQs

Q1: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如何区分?
A: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关键在于“寒热”属性,风寒感冒以“寒”象为主,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如荆防败毒散、葱豉汤,风热感冒以“热”象为主,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涕、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如银翘散、桑菊饮,风寒感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风热感冒则口渴喜冷饮。

Q2:风寒感冒期间可以吃水果吗?
A:风寒感冒期间可以吃水果,但需选择温性或平性水果,避免生冷寒凉之物,温性水果如苹果、桂圆、樱桃、石榴等,具有健脾益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适合风寒感冒患者食用;平性水果如葡萄、木瓜、枇杷等,性质平和,也可适量食用,而寒凉性水果如西瓜、梨、香蕉、猕猴桃等,易损伤脾胃阳气,加重寒象,应避免食用,水果不宜冰镇,常温或温热后食用更佳,以免加重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价钱怎么查才方便准确?
« 上一篇 前天
药材信网如何确保药材信息真实可靠?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