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皮作为中药材,其具体功效、用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樱皮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干燥树皮,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其味苦、性平,归肝、胃、大肠经,具有解毒杀虫、止痢止痛、敛疮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疥癣、蛔虫腹痛、泄泻、痢疾、胃痛等症,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资源,樱皮不仅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了其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展现出广阔的开发前景。

樱皮 药材

来源与基原

樱皮的原植物主要为蔷薇科樱桃属植物,包括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 L.)、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及野樱桃(Prunus serrulata Lindl.)等,以栽培樱桃的干燥树皮或根皮入药,全年均可采收,以春、秋季采收者质量佳,剥取外皮,晒干或阴干,除去杂质,切段备用,不同品种的樱皮在性状和成分上略有差异,但传统用药中以中国樱桃的树皮最为常用。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樱皮“苦、平,无毒”,归肝、胃、大肠经,其核心功效可概括为“解毒、杀虫、止痢、止痛、敛疮”,具体应用如下:

  1. 解毒杀虫: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疥癣瘙痒,单用或配伍雄黄、硫黄等外用,煎汤洗或研末调敷,可抑制皮肤真菌,促进疮面愈合。
  2. 止痢止痛:适用于湿热泄泻、下痢脓血,或蛔虫引起的腹痛,常配黄连、木香等煎服;若治胃寒疼痛,可配高良姜、香附等温中理气。
  3. 敛疮生肌:用于烫伤、烧伤及溃疡久不收口,研末撒于患处,或用油调敷,有收敛、消炎、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化学成分研究

现代分离鉴定发现,樱皮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樱皮 药材

  1. 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芦丁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活性,是其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2. 酚酸类:如绿原酸、没食子酸,具有清除自由基、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与止痢功效相关。
  3. 三萜类成分:如齐墩果酸、熊果酸,具有抗炎、保肝、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4. 鞣质:含量较高,主要为可水解鞣质,具有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是其“敛疮”功效的关键成分。
  5. 挥发油:含柠檬烯、β-蒎烯等,具有局部麻醉和抑菌作用。

药理作用

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樱皮的多重生物活性: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樱皮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醇提物对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也有明显抑制效果,与“解毒杀虫”的传统功效相符。
  2. 抗炎与镇痛作用:樱皮中的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醋酸扭体实验显示,樱皮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发挥镇痛作用。
  3. 调节肠道功能:鞣质成分可保护肠黏膜,减少肠道分泌,缓解腹泻症状;其抑菌作用有助于抑制肠道致病菌,恢复菌群平衡,治疗痢疾。
  4. 抗氧化与促进伤口愈合:樱皮提取物能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局部应用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伤口愈合。

临床应用

  1. 治疗细菌性痢疾:樱皮30g,配黄连10g、木香6g,水煎服,每日1剂,可缓解腹痛、里急后重,改善大便性状。
  2. 皮肤感染与疥癣:樱皮、苦参各20g,蛇床子15g,煎汤外洗,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对湿疹、神经性皮炎及疥癣有较好疗效。
  3. 蛔虫性腹痛:樱皮15g,使君子10g(去壳),煎服,晨起空腹服用,可驱杀蛔虫,缓解腹痛。
  4. 胃痛辅助治疗:樱皮12g,高良姜、香附各9g,水煎服,适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胃脘冷痛。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研末撒或调敷。
  • 使用注意:樱皮性平,但苦寒体质者不宜久服;孕妇慎用,因其可能兴奋子宫;外用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过敏者停用;含鞣质较多,不宜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如钙剂、铁剂)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现代研究与开发前景

近年来,樱皮的研究从传统经验向现代化、精细化发展,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可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替代化学合成防腐剂;黄酮类成分被开发为抗氧化保健品,用于延缓衰老;樱皮在抗肿瘤、降血糖等方面的初步研究也为其应用提供了新方向,未来可通过提取工艺优化、活性成分单体分离等手段,开发新型药物或功能性产品。

樱皮药材信息表

项目
拉丁学名 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
药用部位 干燥树皮或根皮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胃、大肠经
主要功效 解毒杀虫、止痢止痛、敛疮
化学成分 黄酮类、酚酸类、三萜类、鞣质、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抗菌、抗炎、镇痛、调节肠道、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
常用量 内服6-15g;外用适量
现代应用 细菌性痢疾、皮肤感染、疥癣、蛔虫腹痛等

FAQs

Q1:樱皮和樱桃核的功效有什么区别?
A:樱皮为樱桃树皮,性苦平,偏重于解毒杀虫、止痢敛疮,主要用于疮疡、疥癣、泄泻等;樱桃核为樱桃果核,味苦性温,归肝、肾经,长于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常用于痛经、疝气、腰腿疼痛,二者来源部位不同,功效侧重各异,需根据病情选用。

樱皮 药材

Q2:樱皮可以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服用,樱皮含较多鞣质,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便秘或影响消化功能;其成分复杂,长期用药可能增加肝肾负担,若需长期使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并注意配伍其他健脾和胃的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汝阳药材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何?
« 上一篇 前天
今日药材价格整体如何?哪些品种有波动?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