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又名王不留行、奶米、禁宫花,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 (Neck.) 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中一味常用的活血通乳药,其性平,味苦,归肝、胃经,《本草纲目》记载其“利血脉,通经络,除风痹,下乳汁”,因其性走而不守,行而不住,虽有“王不留”之名,却有“行血通经、下乳消肿”之实,临床应用广泛。
王不留的主要功效及应用
王不留的功效核心在于“通”,既通血脉,亦通乳脉,兼能通淋消肿,其具体应用可概括为以下四方面,传统经验与现代研究相互印证:
活血通经,调经止痛
王不留苦泄辛散,性平不偏,善于通利血脉,促进血行,对于血瘀所致的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等症有良效,传统配伍中,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活血药同用,增强祛瘀通经之力,如《本草汇言》以之配伍当归、川芎治“妇人血闭不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王不留行含有的王不留行皂苷、黄酮类成分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和经血排出,缓解瘀滞疼痛。
下乳通络,治乳汁不下
这是王不留最著名的功效,被誉为“通乳要药”,中医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若肝气郁结或气血亏虚,导致乳脉不畅,则乳汁不行,王不留走肝胃二经,既能活血通经,又能疏通乳脉,使乳络通畅,乳汁自下,临床常与穿山甲、漏芦、猪蹄等同用,如《傅青主女科》通乳丹中即用王不留行配伍穿山甲、猪蹄,治“气血两虚,乳汁不下”,现代研究发现,王不留行中的皂苷成分可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促进泌乳素分泌,同时其利尿作用能增加水分代谢,间接促进乳汁分泌,对产后缺乳、乳汁淤积均有较好效果。
利尿通淋,解热除湿
王不留性平偏凉,入膀胱经,能清热利水、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石淋、小便涩痛等症,传统经验认为,其通利之性不仅通血脉,亦通水道,可促进结石排出,常与金钱草、海金沙、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配伍,如《医宗金鉴》八正散加减中用之治热淋,现代研究显示,王不留行提取物具有显著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促进钠钾排泄,同时其抗菌成分(如王不留行环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可缓解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
消肿排脓,疗疮散结
王不留外用可活血消肿、排脓生肌,用于痈肿疮毒、乳痈(急性乳腺炎)、跌打损伤等症,其“通”之性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脓液排出,缓解红肿热痛,传统用法为研末外敷或煎汤外洗,如《本草汇言》记载“治疔疮初起,或痈疽已溃,用王不留行研末,酒调敷之”,现代药理证实,王不留行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疮口愈合;其多糖成分还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辅助抗感染。
王不留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王不留虽功效卓著,但并非人人皆宜,其性走窜,活血通利,故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气血虚弱、无瘀滞者慎用,避免耗伤正气;体虚便溏者不宜过量,以免加重腹泻,内服煎汤常用量为6~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相关功效简表
主要功效 | 传统应用举例 | 现代药理研究方向 |
---|---|---|
活血通经 | 血瘀闭经、产后瘀阻腹痛 | 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 |
下乳通络 | 产后乳汁不下、乳汁淤积 | 促进乳腺细胞增殖、泌乳素分泌 |
利尿通淋 | 热淋、石淋、小便涩痛 | 利尿、抗菌、抗炎 |
消肿排脓 | 痈肿疮毒、乳痈、跌打损伤 | 抗炎镇痛、促进疮口愈合 |
相关问答FAQs
Q1:王不留行和穿山甲都能下乳,两者有什么区别?
A:王不留行与穿山甲均为通乳常用药,但功效侧重不同,王不留行性平,走而不守,偏于活血通乳、疏通乳络,适用于乳脉不畅、乳汁不行或乳汁淤积,且药性平和,产后体虚者也可配伍使用;穿山甲咸寒,性走窜力强,善于“穿山透甲”,通经下乳、活血消痈之力更强,适用于乳络阻塞严重、乳汁不下兼有瘀肿者,但因其为保护动物,现临床多用炮山甲(代用品)且需严格辨证,两者常相须为用,增强通乳效果,但穿山甲孕妇禁用,王不留行孕妇也需禁用。
Q2:王不留行有副作用吗?日常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A:王不留行常规用量内服安全性较高,但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其性走窜,过量易耗伤气血,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恶心、腹泻等症状;外用过量可能刺激皮肤,引起红肿、瘙痒,使用时需注意:①孕妇绝对禁用;②气血虚弱、月经量过多者慎用;③不宜长期连续服用,症状缓解后即停;④若用药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就医;⑤配伍时需根据体质辨证,如气虚缺乳者应配伍黄芪、党参等补气药,虚实兼顾。